基層悲歌 一家四口住40呎板間房木蝨為患 10歲女兒仍用痰盂如廁

撰文:王潔恩
出版:更新:

以木板簡單分隔、不足泊車位三分一的空間,卻是黃女士一家四口遮風擋雨的「家」。她一家蝸居於40呎板間房,木蝨為患,更要與14人共用同一廚廁,衛生環境惡劣,與鄰居「爭廁所」每天上演,10歲及8歲的女兒甚至要在房間內以痰盂如廁。然而,生活環境困逼,她卻無從選擇,只因人窮氣短,為了平租只能繼續屈居。
但為人父母卻不能給予兒女最好,最令她痛心。她說,雖然女兒口裡從不說辛苦,但她們每次到訪同學的家後,都展露出羨慕不已的反應,「每次聽到都唔好受。」

劏房空間狹窄,只得一張摺枱,女兒平日只能在床上溫習做功課。(梁鵬威攝)

位於觀塘的唐樓,一個幾百呎的單位,「一開五」間成5個板間房,廚廁要共用。黃女士一家居於40呎的板間房,只放了一張碌架床、一張摺枱及一個雜物櫃,床下塞滿了鞋子和雜物。離開房間,共用的走廊空間一樣狹窄,只能容下一人通過,鄰居狹道相遇時都要讓路。

訪問中途,黃女士的女兒放學回家,她們在廁所洗手後,回到房間捂著嘴向記者笑道:「頭先有隻老鼠喺媽媽腳邊走過。」這種嚇人情景,兩位小妮子已見怪不怪。

14人共用廁所 污水滿溢

一個破舊的唐樓單位,卻有14人屈居幾個板隔房內,每個單位都狹窄得難以轉身。共用的廁所及廚所位於單位盡頭,雖然廁所與浴室有一牆之隔,但去水位卻互通。每當有人洗澡或洗衣物時,廁所地上都是污水。更噁心是,廁所水都帶灰黑色。

黃女士說,廁所要輪流使用,衛生惡劣,為安全計,兩名女兒的大小便一直在房間內以痰盂解決,「我兩個女都10歲同8歲,係最近先唔比佢地喺痰盂大解。」

劏房木蝨為患,黃女士形容,牠們殺之不盡,令人困擾。(梁鵬威攝)

與木蝨老鼠共眠 枕頭床單血蹟斑斑

黃女士房間的摺枱上擺放著一個膠樽,瓶內的黃水充斥著黑點。黃女士說,那些都是來自床上的木蝨。

她稱,與丈夫平日睡在下格床,兩個女兒則睡上層,惟下格床遍佈木蝨,丈夫每日都輾轉難眠,「啱啱搬入嚟嗰時,我老公以為皮膚過敏,搲到周身都爛晒,點知一打開床板,發現有成過百隻木蝨,仲有啲壓死咗出血。」

為了滅蝨,她曾經換床,又時常清洗床具,惟板間房均以木板分隔,難以杜絕蝨患,木蝨殺之不盡。她說,木蝨吸飽血後便難以走動,故牠們常被壓死,枕頭、床單上都是一點點的血蹟。她們晚上除了要與木蝨博鬥,由於牆板甚薄,睡覺時總要抵受傳入耳邊的腳步聲、談話聲,天花板亦不是傳出老鼠走動的「吱吱」聲,難以安眠。

公共走廊空間狹窄,只能容下一人通過。(梁鵬威攝)

食飯要分批 母親不忍女兒受苦

黃女士說,老爺奶奶亦有租住同單位內另一間板間房,由於面積稍大約10呎,是他們一家用膳的地方。然而,空間有限,一家人仍然難以同桌吃飯,「每次都要分批食飯。」

黃女士的女兒對記者說,「我想要有大屋!可以玩捉衣因!」童言無忌亦至真,但覓得一個安樂窩,對黃女士而言卻是心中最痛,因為兩名女兒每次到訪親戚家中都不願歸家,到同學的家玩耍後,總是問何時可搬家,她哽咽說道:「每次聽到都唔好受。」

黃女士一家居住在唐樓劏房,她指出,已找不到更便宜的單位可租住。(梁鵬威攝)

租金增幅超達工資增長:已經係最平嘅劏房

木蝨為患、空間狹少、衛生惡劣,這樣的單位,四年間的租金增幅卻逾兩成,遠超於本港平均工資增幅。黃女士指出,周邊的鄰居已不斷更替,只有她們租住至今:「因為係全港最平嘅劏房!」

她說,現時單位租金約2,200元,連計老爺奶奶的另一單位,租金支出每月約4,000多元,若比較同區一樣約40呎,但設獨立廚廁的劏房,已索價約5,000元。她說,丈夫是家中的經濟支柱,月入約1.7萬,一人養活六口,收入幾乎月月清。她說,輪候公屋已5年多,仍上樓無望,又無緣入住過渡性房屋,「我成日都想搬,但搵唔到更平嘅,我都無辦法。」

+4

展覽訴說劏房故事

香港樓價高企,公屋上樓無期,不少劏房戶每日生活水深火熱,類似黃女士的個案多不勝數。全港關注劏房平台將一連八日,於周日(23日)起在觀塘海濱公園旁舉辦《屈室求存》住屋多感官展覽,時間為2時至晚上7時,以7個劏房街坊故事創作藝術品,逐一講述每個住屋標準的重要性,而黃女士的故事,將會由比利時攝影師els matthysen的作品中道出。

某餘6個故事:
劏房戶身體轉差,依靠綜援過活,惟綜援租金津貼一人單位僅約$1800,按照現時劏房租金,難以覓得合適單位
天台屋劏房早前遇到山竹颱風,業主不願維修,劏房戶自行以鐵皮、石棉亞等復修
因單位屬非法居住用途、接獲清拆令等理由,劏房戶不斷要遷走,公屋上樓無期
劏房戶工傷後需坐輪椅,不能再居住原有居所,新單位租金昂貴且沒有無障礙設施
一家四口居於寮屋劏房,出入要徒步上山落山
新移民在租務市場/住屋上被差別對待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