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蘇彰德出任古諮會主席 擬重新檢視逾6000幢戰前建築評級
政府去年底委任港大前副校長蘇彰德接替林筱魯,出任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他接受《香港01》專訪時表示,現時剩餘約246幢戰前歷史建築未完成評級工作,望於兩年任期內盡快完成後,再重新審視其餘約6000多幢戰前建築物,「我哋都會重新再睇有無漏網之魚。」
(系列之二)
古蹟辦自1996年起在全港8,000多幢建於1950年前的歷史建築進行普查,敲定深入研究其中1,444幢歷史建築,再交由古諮會逐項通過評級。其後古諮會收到市民申請,要求為另外299個歷史建築物評級。
↓ 系列其他報道 ↓
【專訪】古諮會主席蘇彰德認地價高 保育建築難:少啲心血都唔得
【專訪】粉嶺高球場申整體評級 蘇彰德:為草地、樹木評級無先例
古諮會新任主席蘇彰德接受專訪時表示,現時評級工作進入尾聲,上述建築物只餘下246個尚未評級。他希望完成上述評級工作後,重新檢視剩餘約6000多個戰前建築物,「剩返個啲係咪唔需要評級呢?我相信喺呢方面,我哋都會重新再睇有無漏網之魚。」
為130個戰後建築評級
不少人都指戰後建築其實有一定的歷史價值,要求古諮會一併審視。蘇彰德表示過去20年間,古諮會為130間1950至1969年間的建築物評級,如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的中環大會堂、中銀大廈及三級歷史建築石澳巴士總站等,「古諮會唔係完全唔評級,只要收到市民或傳媒查詢,我哋都會即刻去睇。」
不過,他指現階段仍以戰前建築物的評級為先,「因為呢一批係真正嘅香港歷史建築,因為每過一日、一個月或一年,佢哋又大一歲,歷史建築係刻不容緩,值得我哋首先將精神、專注力放喺呢批建築上。」
不會「想快」而拆牆鬆綁
至於可否在任期內完成剩餘200多幢的評級,蘇彰德笑指只能盡力做,因獨立專家小組需事前做大量資料搜集,政府亦要與私人業主商討保育方法,當中或涉及城規會、地區諮詢等既定程序,不能因時間冗長而減省部分程序,「如果要求專家小組加快審視,就做唔到應有嘅嚴專業、客觀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