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人食向天果後肝臟功能受損 衛生防護中心展開調查
撰文:黃偉倫
出版:更新: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今日(26日)表示,正調查30宗懷疑食用桃花心木(又稱向天果)種子或相關產品後,出現肝臟功能受損的個案。中心籲市民注意食用該食品時,或引起肝臟功能受損的風險。
衛生防護中心指,醫院管理局由2014年起錄得30宗懷疑個案,共涉及15男15女,年齡介乎45至84歲,其中24人曾食用向天果種子;其餘則食用相關的膠囊產品。中心續指,部分病人在食用數日至約一年後,分別出現包括黃疸、茶色尿、腹痛/消化不良、頭眩/昏厥等症狀;亦有病人雖沒有出現任何症狀,但在檢查時發現肝功能異常。中心稱,全部病人的情況穩定,而且在停止食用相關食品後,已康復或逐漸康復。
衛生署補充,30宗個案中,有29人為長期病患者,其中2018年錄得最多,達17宗;至於2019年,截至2月19日,亦有2宗。署方又稱,初步調查顯示,部分病人的向天果,從本地、網上商店購買,又或從親友獲得;另有部分來源未明。
2014至2019年的相關個案數字:
年份 | 個案數字 |
2014 |
1 |
2015 | 2 |
2016 | 0 |
2017 | 8 |
2018 | 17 |
2019(截至2月19日) | 2 |
衛生防護中心指,向天果種子在一些東南亞國家被用作治療各種疾病,例如控制血糖和高血壓等,根據醫學文獻及海外衛生當局的資料,曾錄得食用向天果種子後出現肝臟功能受損的病例,但有關不良反應的原因仍然不明。中心仍在調查事件,並向醫生髮信,呼籲留意食用相關產品可能引起肝臟功能受損的風險,並鼓勵醫生如在臨牀診治發現類似個案,要通知中心。
中心發言人表示,雖未有科學數據顯示,食用向天果種子或相關產品與肝臟功能受損有直接關係,但市民必須注意食用該食品或引起肝臟功能受損的風險。發言人又提醒,市民食用相關產品前,應諮詢醫生意見,如食用後感到不適,尤其如出現肝臟功能受損症狀,包括噁心、食慾不振、昏睡、茶色尿、眼白及皮膚變黃等,應立即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