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媽受女兒啟發 以「妖怪」喻氣候變化藉繪本鼓勵成人保護環境
全球氣候急劇變化、糧食供應不足;這些你我皆知的社會議題,雖日漸嚴重,然而又可以如何將訊息趁早傳遞給下一代?
樂施會早前邀請本地作家及繪畫家,就不同的社會議題創作兒童繪本,已有三本率先面世。
三本繪本的作家皆為母親,其中一位母親陳凌軒認為,成人不知不覺間會作自我審查,不願為環境而改變現況,繪本中以關燈睡覺,冀可擊退「妖怪」,帶出為氣候變化而踏出一步;另一位作者楊瑾坦言,「食咁多年粟米,竟完全唔知粟米係點嚟」,經體驗耕種後,希望可以傳遞糧食公義的訊息。
她們認為,小朋友比起大人更有勇氣,冀透過繪本讓小朋友了解到議題之外,也鼓勵成人為環境多出一分力。
戲劇治療師以「妖怪」形容氣候改變
其中一本繪本的內容討論到氣候變化,透過將人類過度使用電力的行為,比擬為影響全球氣候的妖怪,以可愛的畫風在書本描述「妖怪」如何變得強大,令生態、氣候大大改變。
文本作家陳凌軒本職為美國註冊的戲劇治療師,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 自然更了解孩子的習性。本應易如反掌,她卻表示因本來並不熟悉議題,要將氣候變化及貧窮兩個議題濃縮在繪本中,其實是相當困難。創作期間多次嘗試,最後才得出妖怪這個較容易入口的版本,繪本最終創作了近一年才能問世。
氣候變化也許對大家而言太遙不可及,但繪本一幕,是本來怕黑要開著燈睡覺的主角熙熙,終於決定鼓氣勇氣關燈睡覺,冀可以由此擊退「妖怪」。
女兒啟發筆者鼓起勇氣擊退「妖怪」
陳凌軒指,這一幕對她而言特別深刻,「我個囡本身都係有使命感,所以我受佢影響好多。喺呢本(書)入面,嗰種大人覺得咩都做唔到(的無力感),但小朋友反而覺得我要做啲嘢,就算大人做唔到都要做啲嘢。」以上的情節其實正正是取自於女兒。
她又提到,成人在長大後逐漸會作自我審查,相比之下「小朋友仲叻過我哋」,不禁自問「大人係唔係有啲嘢,要比佢哋行多啲呢?」直言是次的繪本除了對象是小孩,同時亦是家長;希望可以透過繪本,讓小孩及家長一同關心及學習社會議題。
由耕種班了解種植艱苦 透過繪本傳遞糧食公義
另一繪本的故事雖然以小朋友泓泓作為主角,但其實整本書真正要描寫的是粟米;繪本文字作家楊瑾同樣是一名母親,繪本主角正正是畫家按照其女兒繪畫。她憶述過去曾經在香港上過耕種班,才了解到種植的艱苦及大自然的奇妙:「食咁多年粟米,讀咁多年地理,竟完全唔知粟米係點嚟。」也是由當時開始就對粟米這種植物感到興趣。
繪本提到粟米除了可以做成爆谷,其實在不同地方粟米都有其特殊的意義;如對部分的文化是文化象徵,對部份原住民來說,要種植粟米更是令他們被迫遷的原因。楊瑾稱,繪本不單單只是想帶出珍惜食物的主旨,「因為相信無人會反對珍惜食物。」而是希望可以傳遞糧食公義的概念。
「爸爸只能安慰熙熙:爸爸知道你是好孩子。但即使有妖怪,小孩子又能做甚麼呢?你不要想太多了。」
樂施會教育經理蘇培健提到,現時較少本地創作的繪本,而且多數繪本的內容皆以愛及尊重為主題。而是次邀請本地作家參與制作公民教育繪本,正好可以填補以上的空間。他又希望可以本地、在地角度,討論到如氣候變化、糧食公義等全球性的社會議題。他又表示,未來將有更多的繪本登場,會討論到難民、少數族裔、在職貧窮等,冀繼續透過書本讓更多人了解及認識社會的不同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