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愛 「母親的抉擇」男義工當眾人爸爸
這個「分享幸福」故事應由1:12數學術語開始。
1個46歲的父親:
46歲才得第一個孩子的Albert說:「我的女兒太過幸福,萬千寵愛在一身;我要分散她少少幸福。」就為了一個女兒、一個匪夷所思的念頭,Albert於兩年前成為《母親的快擇》幼兒之家「特殊幼兒組」一名義務照顧員。
12個特殊幼童:
寶雲道的幼兒之家共有44名正等待領養的嬰幼童暫住,其中12名2至6歳幼童因智力、身體等特殊情況,被編入「特殊幼兒組」,每周六Albert與9歲女兒、妻子,吃過午飯後,便到幼兒之家照顧這12名幼童,他們的故事就由此展開。
坦言一生從未當過任何義工、「連旗仔都未賣過」的Albert,卻在母親的抉擇義工事務經理谷美雲(Eunice)誠懇的目光打動下,毅然答允加入「特殊幼兒組」。他笑說:「第一日到Special Need(特殊幼兒),真係好驚,『驚到暈』,我都是『搏一搏』,哈,哈…..。」
與幼童溝通的小秘訣
原來只要施展小小的魔法,好似調校收音機頻度一樣,「將頻率調校少少,調校到他們的頻率」,溝通之門就會輕易打開。院舍內一群「特殊幼兒組」的2至6歲幼童走到Albert面前揮動小拳頭,Albert 抱起他們,放他們落地蓆上,他們就會一同在地蓆上滾着滾着,哈哈大笑下再來一次。
「我們在這裏真的『玩到咁癲』,但這些都是男人與男孩子普通不過、很平常的玩法。」Albert哈哈大笑解釋,男人和女人與小朋友玩的方法是截然不同。以男人的目光,游泳是男生的基本救生技能。他更出資聘請游泳教練,與母親的抉擇社工、工作人員每周六下午,帶着2名院舍的男童到泳池學習游泳。1年後,2名男童由最初一落水嚇至嘴唇發紫,至現在可在泳池中慢慢游到5米、10米至15米。
不過,這個出錢又出力的建議並非一蹴而就,Eunice解釋,「母親的抉擇」首先要取得社會福利署批准,經機構內社工與專業團隊評估後,因應院舍幼童的健康情況,才可帶合適幼童外出習泳。另一個困難是協助幼童克服畏水心理,他們一年才到一次海灘,除了有時在院舍放了小水池給他們玩玩消消暑外,平日他們接觸水的機會微乎其微。
男義工充當幼童的未來爸爸
幼兒之家現時每月有超過450名義工輪流每天為院舍內32名初生至兩歲嬰孩、以及12名初生至6歲有特殊需要幼童提供護理、照顧,透過這群無私奉獻義工與幼童的互動,使幼兒感受到社會的愛和關懷。
Eunice表示,只要任何人年滿18歲,不分國籍、性別、學歷,以及能夠承諾每周在固定時間前來幫忙,都可來申請當義工。不過機構內義工「陰盛陽衰」的差距頗大;因院舍幼童日後會安排領養或交回原生家庭,男義工在院舍角色功不可沒,他們可暫充當幼童未來爸爸,令幼童熟習與成年男人的相處方式。
在這兩年間,Albert驚嘆院舍內的幼童進步神速,潛能無窮發揮,「原來是我們普通人低估他們」。他見證其中一名女幼童由全身不能動彈,只可睡在床上,在半年內可坐起來;另一曾在醫院口部須插喉的女童,拔喉後入住幼兒之家,經治療師悉心訓練她的口部肌肉,終可進食米糊。
不過總有一天,幼童都會離開幼兒之家,到領養家庭。說到此時Albert收起笑容,苦惱地說:「真是很不捨得,很難受。」不過這個不是故事的結束,Albert仍會每周六下午繼續到幼兒之家,與「特殊幼兒組」幼童延續「分享幸福」的續集、再續集、再再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