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月男嬰青光眼手術後亡 裁死於不幸 家人指基因變異為由是推卸

撰文:林樂兒
出版:更新:

患先天青光眼的14個月大男嬰,3年前於東區醫院做眼部手術,全身麻醉後血鉀突升高,心跳不穩,2日後不治。死者家屬質疑麻醉手術出錯,且發現男嬰血鉀升高仍繼續做手,惟專家卻指麻醉劑量無問題。死因庭就其死因展開研訊,陪審團今(31日)退庭商議,大比數裁定男嬰死於不幸。死者母親聽取結果後不禁哭泣,其父則哽咽道每晚擁著長子,都會想起幼子,又稱每人都可能會有基因變異,但以此作為原因是推諉責任。

死者父親蔣匡質疑醫生發現其子血鉀升高仍未有即時使用降鉀藥。(資料圖片)
+3

男嬰蔣承勳,於2016年3月15日在東區醫院第3次接受降低眼壓的「開眼」手術,全身麻醉後血鉀升高,心跳異常。他被轉到兒科深切治療部搶救,翌日再被送往瑪麗醫院,過了一晚後於17日早上離世。

因不明原因死亡可裁死於「不幸」

死因裁判官今早向陪審團總結證供及證據,並說明死因的選項為「不幸」或「存疑」。她解釋,「不幸」即病人就不危及生命的疾病求醫,治療時因不明原因而死亡,其中不涉及非法殺人;若陪審員不信納所有證供及證據,或所信納的內容不足以作出結論,則應裁定為死因「存疑」。

陪審團約於早上11時退庭商議,下午約3時大比數裁定男嬰死於不幸,認為男嬰於2016年3月15日下午,在東區手術室接受先天青光眼治療手術,因「由麻醉藥誘發的橫紋肌溶解症而導致血鉀過高,引起心律不正及心臟停頓,從而引致多重器官衰竭而死亡」。

死者父指以基因變異為由是推諉責任

研訊完結後,蔣父於庭外透露,案件的追溯期為3年,但他去年11月才收到相關文件,研訊前個多星期又被拒獲法援。他感謝林洋鋐律師義務相助,要在短時間內研究資料。他稱問題出於麻醉醫生,質疑醫生並沒持續監察體溫,而用藥、心跳等記錄均以人手寫下,沒人知道確實情況如何。他續指,每人都有可能會基因變異,以此作為原因是推諉責任。蔣父稱東區醫院願意替他支付基因檢測的費用,但準確度只有五成,他最終沒有接受檢測。至於會否向醫委會投訴或民事索償,他稱會和律師商討。

男嬰蔣承勳,於2016年3月15日在東區醫院第3次接受降低眼壓的「開眼」手術,全身麻醉後血鉀升高,心跳異常。他被轉到兒科深切治療部搶救,翌日再被送往瑪麗醫院,過了一晚後於17日早上離世。

男嬰不作手術會失明

男嬰的父親蔣匡早前在庭上指,兒子4個月大時被發現患有先天青光眼,如不做手術會失明。他指,首兩次的全身麻醉手術由一位女醫生負責,涉案手術卻由另一名醫生處理,質疑該醫生麻醉時出錯,「發現有事都繼續做」。

手術中途心跳快及高溫

其代表律師結案陳詞時指,麻醉手術的管理不當,未有全面監察維生指數。他謂,惡性高溫能引發高鉀,而醫生只曾於手術前量度體溫一次;男嬰曾出現高心跳及高二氧化碳呼氣量,這些徵狀都與惡性高溫吻合。此外,他質疑醫生發現血鉀異常後20分鐘才用降鉀藥,認為早點用藥或有不同結果。

醫生指高溫引致高血鉀罕見

而據涉事的麻醉醫生葉康所述,因惡性高溫而導致高血鉀屬非常罕見。他謂惡性高溫會令血壓不穩定,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亦會大增,但男嬰的血壓及二氧化碳濃度於後期漸趨穩定,不似有惡性高溫。醫生指男嬰更似是因麻醉藥而引起的橫紋肌溶解症,遂導致高鉀。

病者多不知有患先天神經肌肉疾病

有麻醉科醫生以專家證人作供,亦指當時雖沒持續記錄體溫,但可從其他表徵看出男嬰未有發燒。她又解釋,受麻醉藥誘發橫紋肌溶解症的患者,本身可能有先天神經肌肉疾病或線粒體肌肉病變。她稱,醫學界仍未完全掌握這兩種先天代謝疾病,有些人成年後才發現自己有此缺陷。

醫管局指當刻首要任務是維持心跳

醫管局的代表大律師就澄清,涉事醫生的做法符合專家證人的意見,指首要任務為維持心跳,而非排走血鉀。他指涉事醫生先做心外壓,及注腎上腺素刺激心臟是合理做法,而專家證人未有指他延誤用降鉀藥。

案件編號:CCDI-229/2016(D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