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引入英聯邦醫生建議 醫學會:可探討新加坡模式

撰文:張美蘭
出版:更新:

公立醫生人手不足問題多年未解決,醫護、病人同受病房逼爆的煎熬。醫生組織杏林覺醒成員、屯門醫院醫生黃任匡日前提出,認真考慮「重新認可英聯邦醫生資格」。而醫院管理局前主席胡定旭今日(29日)亦公開支持有關建議。
香港最大醫生團體醫學會及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均強調沒有排外或「保護主義」。醫學會更認為,可探討新加坡的做法。然而,能否成功引入海外醫生,重點在於公立醫院有否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否則他們仍會流向私營市場,無助紓緩公院醫生不足。

本港公立醫院經常逼爆。(資料圖片)

本港在回歸前,海外醫生只要在英聯邦國家讀醫科,便可免試在本港執業。不過,英聯邦醫生制度隨着主權移交後取消,取而代之,是所有來港行醫的海外醫生,均需要考取執業資格試。2011/2012年因為醫生人手不足,醫院管理局透過醫生註冊條例的有限度註冊制度,向醫務委員會申請海外醫生到公立醫院工作,紓緩人手不足問題。

醫學會會長何仲平 (資料圖片/林若勤攝)

何仲平:只是醫管局人手不足

過去外界詬病,執業資格試非常艱深,不但要求海外專科醫生「一份卷考番醫科生5年讀嘅嘢」,且需要在醫院當實習一年是門檻太高。但部分醫生團體、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陳沛然則認為,統一考試門檻有助確保醫生質素,又指過去數據反映是內地醫生的合格率較低,歐美考生的合格率較高。

醫學會會長何仲平接受《香港01》電話訪問指出,本港的醫生人手不足的問題,「係HA(醫管局)不夠,無話私家不夠。」他解釋,目前醫生人手問題的徵結「唔係考唔考試(執業資格試),係(海外醫生)肯唔肯返嚟。」

至於公營機構如醫管局、醫學院為海外醫生申請有限度註冊,他強調過去自己作為醫委會委員,從未否決其申請,但最終在2012年至去年底都僅得30多人到醫管局工作。他強調,本地醫生並非「保護主義」,同意可探討新加坡設認可院校名單便免試執業的建議。此外,食衞局表示,正研究豁免通過執業試、並在醫管局以有限度註冊工作滿3年的海外醫生的實習要求,何仲平亦認為可以考慮。

新加坡設認可院校名單便免試執業,圖為部分受新加坡政府認可的院校名單。 (香港01製圖)
醫學會副會長林哲玄。(資料圖片)

醫學會副會長林哲玄表示,引入海外醫生時應訂立目標,現時是公立醫院醫生不夠,措施亦應針對這目標。他認為,可以考慮以新加坡模式,設立院校名單,只引入名單內的海外醫生。該批醫生需要在監督下在指定醫療機構工作約2至4年,「唔係畀佢周圍做嘢」。他不贊成重新採用英聯邦醫生免試在港執業的制度,因為不應「大開中門畀人入嚟(香港執業)。」

林續解釋,醫生水平應握在香港社會自己手上,而非依靠別人。不過,他強調即使考慮新加坡模式,細節仍需要仔細討論,例如採用哪些院校排名制度。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麥肇敬。(資料圖片/林若勤攝)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麥肇敬表示,以執業資格試確保海外醫生質素,是對不同國家、地區畢業的醫生一視同仁,而有關執業試內容是由醫務委員會、兩間大學醫學院決定。

被問到外界批評本地醫生有「保護主義」,為業界利益而對海外醫生設立很多關卡,他回應說「唔係排外」,強調現時有渠道讓海外醫生回港工作,包括有限度註冊制度,但現實情況是並沒有很多醫生願意回港,「而家公立醫院環境係咁、工作量多,一旦忙中有錯,責任誰屬?」他指這些情況是窒礙醫生來港的重要原因。

林鄭月娥今日(29日)宣布,將額外預留5億元予醫管局,應對冬季流感高峰期。(洪嘉徽攝)

對於恢復引入英聯邦國家專科醫生的建議,特首林鄭月娥指業界就此議題仍未有共識,同時存在擔心,「唔可以話以後都唔做,但相信唔係可以即時處理人手問題。如果有溝通上誤會,前線醫生就會擔心係咪會引入好多醫生,影響佢哋。」她期望先以「最穩定的做法」處理流感高峰期,相關議題留待日後討論。

醫委會:須修例才可恢復免試承認英聯邦醫生資歷 

醫委會回覆查詢時指,根據《醫生註冊條例》第14條規定,除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大學的醫科畢業生外,凡有意向醫委會註冊以獲取執業醫生資格的醫科畢業生,必須通過醫委會舉辦的執業資格試,並須於認可的醫院或醫療機構完成一段註冊前的駐院實習及評核。如要恢復回歸前免試承認英聯邦醫生資歷的做法,需要修改《醫生註冊條例》。 

港大醫學院:歡迎討論非本地培訓醫生在港執業

港大醫學院表示,隨着人口老化及整體服務量不斷增加,香港對醫療人才需求持續上升,前線醫護工作壓力龐大,醫學院深表關注,支持當局在多方面提供支援;學院亦歡迎社會就非本地培訓醫生在港執業的安排作廣泛討論,同時考慮香港的整體利益、病人的福祉和給予本地畢業生適當保障,盡快對症下藥、就問題尋求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