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首引入社交機械人 供自閉童學習以手勢溝通
喜怒哀樂乃人之常情,但對於患有自閉症兒童而言,要順利運用肢體語言表達心情並非易事。香港中文大學首度引入3部社交機械人,教導智商低於70的自閉症兒童「我手說我話」,提升他們的社交溝通能力。
根據2013年食物及衞生局提交立法會的報告中,香港有近一成半特殊需要的學齡兒童和青少年被診斷為患有自閉症。而自閉症兒童普遍有溝通及社交障礙,尤其在非語言溝通方面。他們在理解和運用手勢較同齡兒童遲緩,會容易做出「問題行為」,如言語或肢體攻擊、發脾氣甚至出現自殘行為,包括撞頭、揪頭髮及抓傷自己。
教自閉童做8款手勢
有中大教授聯同信息工程學系和文學院語言學系組成研究團隊,在去年3月推出名為「妙手可言」的手勢溝通訓練計劃,並在一項研究成果中,發現電腦製作的機械人動畫影片,能有效訓練智力低於70的自閉症兒童學習應用手勢溝通。故由動畫教材發展至實體機械人,在今年4至6月,以全球首次的方式,把3隻各值8.5萬元的人工智能機械人NAO,教導28位6至12歲自閉症兒童辨認和做出驚慌、熱、餓、嘈吵等8個目標手勢。計劃中的學童成功把所學的手勢溝通技巧應用到訓練中沒展示的新情境,以及人與人互動時辨認和做出相同手勢。
負責今次計劃的中大教育心理學系助理教授蘇詠芝表示,大部份自閉症兒童對機械人情有獨鍾,可以令他們在辨認及模仿上更專注及集中精神,而第一隻引入的機械人名為Kya(天藍 ),象徵著自閉症孩童的天上鑽石,另外兩隻分別名為Mira(天晴) ,Sunny(天陽)。
現與兩特殊學校商討合作
有接受訓練的中一自閉症學生,認為初小學生由幼稚園升至小學的過渡期中,會不適應新環境,透過機械人學習及應用手勢溝通的效果會比自己更好。蘇詠芝表示,今次計劃需要一定的語言能力輔助,故暫未考慮訓練年齡低於6歲的兒童。她又指,未來可能會把訓練擴展至高功能自閉症兒童,但仍需評估使用機械人的合適對象類型再作決定。
蘇詠芝又表示,計劃在9月會進一步訓練兒童手勢精準度,期望在明年內再多30至50位自閉症兒童受惠今次計劃,現正與另外兩間特殊學校在商議合作當中。而今年7月亦會購入第4隻名為Halley的紅色機械人,訓練自閉症兒童的對話能力,提升溝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