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倉奪命火】消防文件揭黃金戰衣死穴 水氣攻身可灼傷
造成兩名消防人員殉職的淘大工業村四級火終撲熄,早前有消防工會代表表明,不少同袍都因熱衰竭而送院,盼跨部門專案組調查是次火警時檢討裝備,尤其「黃金戰衣」滅火服有否不足。《香港01》記者取得消防處就「黃金戰衣」發出的內部指引及歸納前線消防員的親身體驗,發現「黃金戰衣」主要有3個弱點:沾濕後不利散熱、內層GORE-TEX物料的散熱功效可能較遜、或不適合濕度高的亞熱帶地區使用。
指引列明:可致死亡風險
根據消防處一份有關「黃金戰衣」內部使用指引文件,當中第8部分「如何盡量減低受傷風險」,列明「滅火服內的水氣會減低隔熱效能,導致灼傷」,提醒人員必須時刻確保滅火防護服乾爽,防止火場的水氣滲入。此外,滅火防護服如觸及灼熱物件,會大大減低隔熱效能,以致在某些情況下,消防人員會毫無灼熱感或先兆而燙傷或燒傷。此外,指引更提到,消防人員穿上滅火防護服時,若高溫下過度操勞,可能會導致熱衰竭或中暑,一旦感到徵狀,便應立即撤離,在温度較低的地方,脫下滅火防護服及求醫。如不醫治,會昏迷或死亡。
有前線人員透露,在今次四級火中,便親身感到指引提及的潛在風險,當以「進攻式」挺進火場滅火,即消防喉在後方噴水掩護,撤退時便會遇上危機,因為,濕透的「黃金戰衣」在火場約攝氏800度高溫下,如同「蒸籠」,散熱慢,若不及時撤出,易患熱衰竭,甚至遭高溫灼傷。
前線體驗:散熱比上一代滅火服差
為何5年前以8000萬元購入的「黃金戰衣」,散熱效能會這麼差?根據該份內部指引,「黃金戰衣」共分3層,分別是外層、裏襯及最內層。一般來說,裏襯及最內層縫合而成內層,內層以拉鏈和鈕扣繫於外層,可脫除以便清洗、修補及更換。
資料顯示,「黃金戰衣」的外層由聚異丁希(PBI)纖維、高強度聚醯胺纖維及絲線所製,可抵千度高溫達8秒,內層則有防水GORE-TEX布料,作用是阻止水進入消防人員的衣服,同時容許汗水排出外面。惟有前線人員指,「黃金戰衣」的散熱效能比上一代深藍色「Bristol」滅火服遜色,質疑PBI和GORE-TEX均不利散熱,希望處方檢討。
香港氣候濕熱 未必適合使用「黃金戰衣」
「黃金戰衣」外層的PBI纖維由澳洲研發,設計則由美國廠商所製,全屬與香港不同氣候的地區,但內部指引多番強調滅火服要保持乾爽,否則會有燙傷風險。有前線人員表示,香港屬亞熱帶氣候地區,潮濕、炎熱春夏常見,質疑保持乾爽為大前提的「黃金戰衣」是否適用於香港,尤其在今次奪命迷你倉四級火後,更應檢討。
若熱衰竭禍及器官 或有後遺症
今次四級火,多名消防員因熱衰竭而不適,香港急症科醫學院副主席蕭粵中表示,熱衰竭是中暑前的狀態,通常可靠補充水分及電解質來緩解,但若不受控而中暑,即體溫超過攝氏40.5度、不能排汗及喪失調節體溫能力時,便或令器官衰竭,甚至死亡。他稱一般輕微中暑不會有後遺症,但若時間長或體溫非常高,令不同器官曾衰竭,便有機會出現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