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STEM學科推彈性收生 核心科「失手」仍有取錄機會

撰文:胡家欣
出版:更新:

八間資助大學相繼修改下學年收生策略,香港教育大學2019/20學年有14個涉及語文和STEM教育的學科將會實行彈性收生,若文憑試考生在個別學科表現優異,但其中一科核心科目(中、英、數、通識)成績稍遜,即比入學門檻低一級,仍可獲面試及取錄機會,盼最少來年取錄到10幾位這類「失手」學生。教大強調改動並非衝擊「3322」收生制度,但期望彈性收生方法,能為在體育、藝術及STEM學科有天賦表現的學生提供升學前景。

教大下學年有14個課程將會彈性收生,若考生在個別學科表現優異,但在核心科目稍遜,仍可獲面試及取錄機會。(胡家欣攝)

教大博文及社會科學院今日中午舉行傳媒茶聚,宣布有14個課程會作彈性收生,包括中小學數學教育、體育教育、科學教育、創意藝術與文化等學士課程。若有意報讀的文憑試考生在個別學科成績表現優異,但其中一科核心科未達標準3322要求,「主科肥少少」,比評級低一級,仍可獲面試及取錄機會。

「主科肥少少」仍有面試取錄機會

教大教務處高級助理教務長(入學及策劃)姜瑞麟舉例,如有意報讀STEM課程的考生在數學科考獲5**,但中文科不合格,只要將課程放在大學聯招入學申請首三志願,仍可獲取錄考慮。

至於何為學科表現優異,姜指每個課程收生有不同要求,但未有特定設立指標。他稱,大學會全面性去評估學生表現,例如會參考其面試表現,審視「其他學習經歷」(OLE)等,以判斷他們在中、小學生涯中對學科的興趣與投入程度。

姜瑞麟指,中學文憑試已推行七屆,收生方法改動是回應社會及教育界訴求,例如中文科合格率徘徊約五成,甚至「中文愈叻愈易死」,在某學科有天賦表現、但核心科失手的學生會因而與大學門檻止步,認為收生制度需要檢視及改善,「如果佢哋因此放棄升大學,咁係社會嘅損失。」

教大STEM學科推彈性收生,核心科「失手」仍有取錄機會。(資料圖片 / 盧翊銘攝)

教大19/20學年擴大「自薦計劃」,除適用於體育運動及音樂類別學士課程,早前宣布擴大至創意藝術等課程,同樣採用彈性收生安排。截至本月9日,教大首輪收到198份申請,而去年整體收到27份,並取錄12人。

教大博文及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國際交流)趙永佳表示,教大收生除考慮文憑試成績外,亦重視學生全人發展,期望新收生方法為體育、藝術及STEM表現出色的學生提供升學前景,「想畀希望班青年人,要對佢哋有承擔。」

小學數學教育、常識課程學額倍增

另外,教資會每三年為八大進行一輪學術規劃,院校亦會因應政府社會人力規劃估算而調整課程學額。2019/20學年,教大不少小學STEM課程獲大幅增加學額,例如小學教育榮譽學士(數學)就由去年15個增加至70個;小學教育榮譽學士(常識)則由20個增至45個。

趙永佳指,新的學額分配反映社會對STEM學科老師需求增加,以加強「專科專教」模式。而教大中史及西史教育的課程學額則會大減,由每年合共54個,改為隔年開設課程,每年10個名額;部份中學的數學、音樂及科學教育課程亦會有相應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