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年輕化 3歲童度數與7歲兄相近 醫生促兩歲前不接觸電子產品

撰文:李慧妍
出版:更新:

近年電子產品普及,不少學童自幼開始用來學習或娛樂,亦令近視情況加劇。有政黨於去年訪問逾千名家長,了解3至12歲學童眼睛健康情況。超過四成受訪家長表示子女有配戴眼鏡,及有兩成指出沒有限制子女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長度。
有眼科醫生指,港人近視率逐漸年輕化,及有「加快、加深」趨勢,更有3至4歲小童的近視度數,與其家族的7至8歲兄、姊相近,估計和接觸多電子產品有關。醫生建議,學童應定期驗眼,及多參與戶外活動,而兩歲前則不應接觸電子產品。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左)及眼科醫生周伯展(右)。(李慧妍攝)

民建聯於去年8月至12月,在全港18區訪問了1,027名育有3至12歲學童的家長。41.2%受訪家長指子女有配戴眼鏡,58.8%表示子女未有配戴眼鏡。在配戴眼鏡學童中,74.8%有近視,11.8%有遠視,38.4%有散光。另外,15.6%學童由0至3歲開始有視力問題,46.8%由4至6歲開始,29.8%由7至9歲開始。

兩成家長無限制子女使用電子產品時間

使用電子產品時間長度方面,44.9%受訪家長指子女每天少於2小時使用,31.4%多於2小時,15.6%多於4小時。但有20%家長沒有限制子女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69.6%家長表示子女用以娛樂,50.4%為功課需要,23.9%為社交通訊。

陳恒鑌:教育局及校方應避免網上功課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表示,三年班學童已需做網上功課,包括常識及英文閱讀,至少1至2小時,「有啲功課要查資料,多則花3、4小時,隨著升班壓力,只會增加網上功課。」他認為,教育局及校方應避免要求網上功課,及倡議每日有一小時戶外活動,以預防兒童患上近視。

建議政府增設驗眼津貼

此外,他建議政府應儘快制訂「預防兒童及青少年近視」政策,及每年撥款3億元增設「學童驗眼」津貼,即向每人資助800至1,200元。

眼科醫生周伯展則指,港人近視患病率為全球最高,主因為亞洲人基因比歐美人士更易近視,加上環境因素,如青年需應付功課、考試等「近距離工作」,較少戶外活動,導致近視情況愈趨嚴重。

受訪家長指,子女使用電子產品多以娛樂為主,其次為功課需要及社交通訊。(資料圖片 / 陳嘉元攝)

6歲為眼睛發展黃金期 延遲發現問題會致斜視或弱視

周伯展表示,目前衛生署學生健康服務中心設有的學童視力測試服務,由註冊視光師作評估,「學童太細嗰未必能表達,應該由眼科醫生作檢查、跟進最好。」而調查發現,本港每年有近16萬名小學生未有接受定期驗眼,周伯展直言:「8歲前未接受治療,會引致一些不可逆轉的眼疾如弱視等。」

他又強調,2歲前的小童眼球脆弱,「零容忍」家長以「電子奶嘴」作安撫。

護眼「貼士」:
1. 將電子產品設為護眼或藍光模式,其光度、對比、顏色及色溫調至柔和。周伯展指,因小童對光線強度較敏感,故「將屏幕調到啱啱睇得清楚就可以。」
2. 使用電子產品時應有充足光線,切勿熄燈後使用;
3. 使用電子產品時保持一定距離,包括與手機相距30厘米、平板電腦相距40厘米、手提電腦相距50厘米、桌上電腦相距100厘米;
4. 眨眼有助緩解疲勞。周伯展表示,正常人一般5至6秒便會眨眼一次,但打機時或長達3分鐘也不會眨眼休息,相當傷眼;
5. 使用用電子產品或工作、學習時,每20分鐘休息至少20秒,雙眼望向20呎外遠處休息(或可借助鏡子成像特性,望遠處事物),及起身行20步。

周伯展(右)表示,歡迎政府在目前的「耀眼行動」上,將公私營協作先導計劃擴展至其它眼科門診及手術服務。(李慧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