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獨家】「內地最毒城鎮」拒洋垃圾擺脫酸臭 香港卻淪陷?

撰文:陳潤南
出版:更新:

昔日,美國有毒廢料越洋而至,經香港轉口,黃金產業鏈的最終目的地是被稱為「全球最毒城鎮」的汕頭貴嶼鎮。貴嶼之毒,在於家家戶戶徒手火烤、酸液洗擦電路板,縱使煉得黃金、白銀、純銅,但全鎮卻酸液排河、黑雲蔽天,大量工人村民亦身染絕症。
如今,中國政府嚴打洋垃圾進口,貴嶼廢料拆解業亦經整頓,環境改善,但香港卻執法不力,變相默許拆解工序轉移入境。
今日,趁香港還有回頭路,這個距離我們252公里的汕頭貴嶼鎮,幾經辛苦「成功脫毒」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貴嶼政府為了整頓行業,將部分拆解戶組成數十家公司,全部搬進新建成的循環經濟產業園區。(黃永俊攝)

「之前我未行入鎮,已經聞到陣陣酸澀味,令人喉嚨乾涸。」到貴嶼前,記者問兩年前曾到貴嶼考察的浸會大學生物系研究員梁浩文。然而,記者步入貴嶼,卻未有嗅到令人不適的酸澀味。街頭巷尾,一切就如一個內地普通城鎮,除了大街都掛滿「嚴厲打撃園外非法電子拆解行為」的紅色橫額。

(黃永俊攝)
以前電子廢料垃圾成堆的河流,現在經整頓後,不少鎮民都在河邊玩耍洗衣。(黃永俊攝)

要不全面整治 要不全面斷掉

「高峰期是2000年,當時有人單靠一櫃洋電子廢料,就賺到幾百萬元(人民幣,下同)。但如今國際金屬價格下降,政府又嚴打,生意不好做了。」作為6萬外來人口之一,小胡在貴嶼10多年,見盡起落。他說如今所有拆解戶都被搬到了貴嶼循環經濟產業園區,統一規管,他對此十分滿意:「以前很多人把拆解後的廢料就掉到河裏,很酸臭!現在沒有了。」

電子垃圾毒禍新界 元朗土法煉銅場曝光 重金屬瘋狂超標

貴嶼鎮鎮長林秋榮是本地貴嶼人,他稱他與環保分局、公安局不時要通宵工作拘捕非法拆解戶。(黃永俊攝)

「要不全面整治,要不全面斷掉(回收業)!」貴嶼鎮鎮長林秋榮接受訪問說,這是上層整治貴嶼時下的「高壓」死命令,但同時村民亦希望改善污染,「改革以來沒有一宗上訪,是奇蹟!」他表示2012年至今,政府共取締了2469家電子拆解戶,拆除了3245套排氣煙囪和集氣罩,共行政拘留25人。

根據2012年普查,貴嶼全鎮27條村,有24條從事電子拆解,從業人員10多萬,而拆解地點正是每戶家中。當地政府為了整頓行業,將部分拆解戶組成數十家公司,全部搬進新建成的循環經濟產業園區。以往每戶拆解完就將廢料排到河流及泥地,甚至直接焚燒,現在搬到園區後都被禁止,最污染的電路板煉鋼工序,亦必須到園區的號稱世界最先進的火法、濕法冶煉廠進行。惟記者到訪當日,兩間廠都未有開動,但帶記者參觀的張姓工程師斷言:「我們一定會成功!」

拆解工人在滿佈打印機零件的小單位內,螞蟻般弓著腰忙於拆解。從打印機上拆解電路板,一噸可賣得2萬元。(黃永俊攝)

解拆戶:改革後賺不了多少

然而,不是每個當地人都歡迎改革,例如不少電子拆解戶。記者到投資15億元興建的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園區傳出酸澀味。記者跟來自四川的陳老闆(化名)訪談,30多歲的他在貴嶼打工10年首次創業,在垃圾堆中尋找機會。陳目前租用兩層單位,租金一年逾8萬,他自言以前在村中租房拆解,一年租金只需幾千元,他苦笑道:「現在賺不了多少。」他和4名員工在滿佈打印機零件的小單位內,螞蟻般弓着腰忙於拆解。從打印機上拆解電路板,一噸可賣得2萬元,陳老闆徒手拆解,雙手都被碳粉染黑,但他從不擔心健康。

【01獨家】《香港01》美國環團跨國調查 港淪全球電子垃圾崗

【01獨家】扮買家闖電子垃圾回收場 睹工人無保護拆含水銀屏幕

損失環境 為黃金?為國家?

園區內,隨處可見解拆工人將廢棄電子用品,例如打印機或主機,一鑽一拆便解開,得出電路板,就動用電鋸鋸開,工人會在電鋸前放一個吹風機,吹風機出風口放一盆水吸收塵埃,成效卻是杯水車薪,塵埃仍是四處飄揚,伴隨住酸澀味。工人安全意識不高,頂多只戴上手套工作。

記者與不少來自四川或湖南的農民工傾談,高危工作只為他們帶來約4000元人民幣月薪。為了故鄉親人,異鄉人的共同語言是:「反正出來打工賺錢嘛。」(黃永俊攝)
工人工多藝熟地將廢料砌成小城堡,小城堡內又裝滿形狀不規則的廢料,之後小卡車就拖着小城堡回到拆解場。(黃永俊攝)

每朝拆解戶都會聚集在大如足球場的交易裝卸場,記者早上8時到訪,場內只剩下10多個攤位,已是交易時段的尾聲。各地回收商駛着逾10米長的貨車,車上整齊裝滿來自全國各地的電子廢料,再向解拆場老闆兜售。雙方傾好價錢,便即場交收,搬運工迅即駕着小卡車駛至,準備將廢料運走。工人工多藝熟地將廢料砌成小城堡,小卡車就拖着小城堡回到拆解場。到一兩星期後拆解完畢,拆解商又在交易裝卸場將廢品賣到冶煉廠,提煉貴金屬。

林秋榮說,深圳華強北也是靠貴嶼人翻新舊電子零件,才有今日「中國電子第一街」。他更謂貴嶼最高峰時,估計回收業一年提煉黃金達15噸。根據資料,8年高踞黃金出產大國首位的中國,2014年黃金產量亦只為460噸。林幽幽地說:「貴嶼損失環境,但為國家提供了很多戰略物質。」

各地回收商駛着大貨車,車上整齊裝滿來自全國各地的電子廢料,再向解拆場老闆兜售。工人搬貨時很喜歡爬到貨車上。(黃永俊攝)

脫毒非不能 環保署先要立決心

「影響是很巨大,拆解(電子廢料)可能賺100個億,但要治理可能要更多錢,不也見得修理得很好。」不少國內人為貴嶼「療毒」默默貢獻,其中一位是曾獲得福特環保獎的汕頭大學醫學院教授霍霞。自2003年開始,霍霞與學生自發定期為貴嶼鎮1至8歲的兒童普查血鉛水平,並向家長教授相關知識。當地兒童從04年的超標血鉛水平至今已下跌一半,霍霞肯定當地政府的改革成績。

「去年11月,我親眼見到貴嶼徹底改變,真不敢相信。」2002年時率先向全球揭露貴嶼污染的國際環保組織Basel Action Network(BAN)創辦人Jim Puckett,跟記者說去年11月到訪貴嶼時,驚訝當地環境改善,他不得不承認中國政府的打擊洋垃圾的決心及努力。

如果沒有14年前Jim Puckett的揭露,今日的貴嶼會是怎樣?14年後,《香港01》與BAN合作,揭露了香港淪為全球電子廢料集散地,記者很想問環保署一句:請問黃錦星局長立定決心嗎?

環保署回應《香港01》報道發稿 美環團BAN創辦人斥無知

《香港01》與BAN合作,揭露了香港淪為全球電子廢料集散地,香港會是昨日的貴嶼嗎?(黃永俊攝)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