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漁護署今與本地豬農開會 業界近70人出席
非洲豬瘟持續蔓延,內地疫情亦令本地豬農緊張。今日(28日)漁農自然護理署與本地豬農開會,商討非洲豬瘟應急措施方案,包括豬隻撲殺方案及賠償方案。

開會地點在上水大龍實驗農場,會議有來自38間本地豬場近70名業界人士出席,包括本地豬農;而漁護署就有6名代表,分別是助理署長(檢驗與檢疫)薛漢宗獸醫、署理高級農業主任(農場發展) 駱偉成、農業主任 (禽畜農場牌照) 謝靜、高級獸醫師(動物衞生) 竺湘瑩獸醫、獸醫師(動物衞生) 曾然宙獸醫、獸醫師 (禽流感) 謝靜雅獸醫;立法會漁農界功能組別議員何俊賢亦有參加。
薛漢宗在會議後表示,今天已向本地豬農解釋在各種情況下,本港對非洲豬瘟的應對方法。首先,如果非洲豬瘟發生於本地豬場,就會封閉該豬場,並銷毀所有豬隻,並把在該豬場3公里範圍內的豬場封鎖,經檢驗後確保豬隻沒有染上非洲豬瘟後才會解封。
而當非洲豬瘟發生在屠場時就有幾種應對方法,第一,如在屠場中發現有非洲豬瘟病毒,在豬隻間傳播,屠場中所有豬隻都會銷毀,不會讓其進入食物鍊。第二,如果在屠場中沒有發現非洲豬瘟,但曾有豬場把有非洲豬瘟的豬隻送到屠場,就會把該豬場該批次豬隻銷毀,並檢驗屠場中其他批次的豬隻,證實沒有帶非洲豬瘟時,才會繼續屠宰。第三,如果有豬隻未入屠房,「或剛剛在屠房側邊已被我們截獲,而我們又可把其分離」,我們會把這些非洲豬瘟的豬隻銷毀,屠房的其他豬隻亦會經檢測,如證實沒有帶非洲豬瘟時,才會繼續屠宰。
他並指,銷毀需時約1至2天,由食環署負責。被問到如何決定部分情況下,可以毋須銷毀所有豬隻,他解釋,由於非洲豬瘟的特性是需要最短96小時的潛伏期,所以當有豬染病時,如果無跟其他豬隻混在一起,感染其他豬隻需要幾天,但在屠房之中,豬隻一般在1至2日內已被屠宰,故無時間讓病豬感染其他豬。另外,非洲豬瘟不會造成食安問題,故相信只殺有問題批次豬隻已足夠。
他又指,本地豬農憂慮疫情會擴散到本地農場,希望豬隻在屠場盡快屠宰,每批豬隻不會與其他批次豬隻接觸,把在屠場逗留時間減至最低,而署方明白豬農的憂慮,已跟食環署反映豬農要求,「據我所知,食環署會積極考慮,睇可行性及落實的細節。」被問到當中困難是甚麼,他指是由食環署負責,詳情未能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