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成末期腎病主因 港大教授鄧智偉研腎內炎症機制奪裘槎獎

撰文:陳芷昕
出版:更新:

慢性腎病較少在本港引起關注,但實際上,慢性腎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已漸漸成為全球公共衞生難題,更成為全球常見死因升幅第二大的疾病。
慢性腎病在1990年為常見死因第36位,然而13年後卻大幅上升至第19位,其升幅僅次於HIV病毒。而當中糖尿病腎病是導致末期腎病的主要病因,提醒港人必須注意腎臟健康,好好控制自身升糖指數。
眾多研究顯示炎症在慢性腎病中發揮重要作用,但當中的潛在機制仍未清楚。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腎臟內科講座教授鄧志偉的研究,闡明炎症反應在慢性腎病進程中的機制,並試圖以此為治療靶點,開發新型藥物及治療策略,獲頒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獎2019。

慢性腎病影響全球約10%人口,成為不容忽視的公共衞生問題。(視覺中國圖片)

糖尿病腎病是導致末期腎病的主要病因,患糖尿病腎病的人數近年有所上升,全世界患糖尿病腎病的人數由25%大升1倍至50%,日本的上升數字更驚人,由1983年的6%大增近7倍至40%,香港亦由1996年的25%增至2009年的46%。而糖尿病腎病死亡率更高於其他與腫瘤相關的疾病,鄧志偉直指患糖尿病的病人於患病約10年後,若其升糖控制不佳,有可能出現腎小球病變,亦會引致腎小管炎症,是主要導致腎病的原因。

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腎臟內科講座教授鄧智偉,獲頒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獎2019。(陳芷昕攝)

鄧志偉指糖尿病病人,身上高糖的情況會激活身體免疫系統自我攻擊,他利用高通量平台科技,進一步剖析不同腎臟的細胞及髓性細胞的先天性免疫反應在腎臟炎症病理過程中的作用,是引致腎臟纖維化至終末器官衰竭的關鍵。他發現僅糖尿腎會被激活免疫系統自我攻擊,令腎臟發炎情況加劇。鄧志偉以小鼠作研究,若抑制具細胞特異性表達的TLR4及免疫細胞內的補體系統可以分別減輕小鼠腎臟炎症反應及纖維化反應。

現時控制慢性腎病方法有限,若腎臟功能變差更會缺乏藥物治療。針對缺乏針對慢性腎病治療的特定方案,這些研究能辨識出全新治療靶點,可避免現有治療措施的脫靶效應,為未來研發更有效的藥物治療策略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