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商失蹤】彭志銘:內地昔日推「讀書無禁區」 今審查讀者名單
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周六參與銅鑼灣書店遊行。彭志銘表示,是次不只是出版自由出問題,言論自由、一國兩制也出問題。作為出版界、香港人也要出來。
「以前誰犯罪便捉誰,不會誅連。現在連讀者名單也被盯中,好恐怖,連睇書的人被監視被起底。有種白色恐怖,每做一件事都會好擔心,這不是好現象。」
應當打開禁區,只要有益於我們吸收文化營養,有助於實現四化的圖書,不管是中國的,外國的,古代的,現代的,都應當解放出來,讓它在實踐中經受檢驗。
他又提到已故的中宣部理論局前副局長李洪林,曾經提出「讀書無界限,讀書無禁區」,現在打壓完銅鑼灣書店,接着要找出讀者名單,「現在倒退,很大傷害。不只出版社,除了讀者,日後可能連看了什麼電影,聽什麼歌曲,甚至用什麼化妝品也會構成罪行。」
彭志銘提到的李洪林,是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推動內地思想解放、中宣部理論局前副局長。1979年他在《讀書》創刊號中,撰寫了一篇「讀書無禁區」,針對文化大革命期間,將不少書籍視為禁書並銷毀了。他當時提出應開放讀書,不要採取禁書政策,並引用毛澤東稱,對於反面的東西,「不要封鎖起來,封鎖起來反而危險。」
李洪林《讀書無禁區》節錄:
任何社會,對於危及本身生存的因素,都不能熟視無睹。無產階級的文化政策,當然更不會放任自流。
不過一般地講,把“禁書”作為一項政策,是封建專制主義的產物。封建主義利於人民愚昧。群眾愈沒有文化,就愈容易被人愚弄,愈容易服從長官意志。
所以封建統治者都要實行文化專制主義,要開列一大堆“禁書”書目。其實,“禁止”常常是促進書籍流傳的強大動力。
因為這種所謂“禁書”,大半都是很好的書,群眾喜愛它,你越禁止,它越流傳。所以“雪夜閉門讀禁書”成為封建時代一大樂事。如果沒有“禁書政策”,是不會產生這種“樂事”的。
我們是馬克思主義者,對全部人類文化,不是採取仇視、害怕和禁止的態度,而是採取分析的態度,批判地繼承的態度。
同時我們也有信心,代表人類最高水準的無產階級文化,能夠戰勝一切敵對思想,能夠克服過去文化的缺陷,能夠在現有基礎上創造出更高的文化。
因此,我們不採取“禁書政策”,不禁止人民群眾接觸反面東西。毛澤東同志在二十二年前批評過一些共產黨員,說他們對於反面東西知道得太少。
他說:“康得和黑格爾的書,孔子和蔣介石的書,這些反面的東西,需要讀一讀。”(《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第346頁)毛澤東同志特別警告說,對於反面的東西,“不要封鎖起來,封鎖起來反而危險。”(同上,第349頁)
連反面的東西都不要封鎖,對於好書,那就更不應當去封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