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中心】總舵手茹國烈冀成殿堂場地 惟全年爆滿亦難收回成本
西九文化區首個核心藝術設施、於2013年開始興建的「戲曲中心」,將在今年底落成並上演連串開鑼劇目,2019年1月正式開幕。作為項目的總舵手,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茹國烈,接受專訪時表明戲曲中心定位為一個「殿堂級場地」,有如盛極一時的利舞臺劇院,將上演全港、全國、全世界最高質素的戲曲作品。
但他透露,即使戲曲中心全年都有演出兼「爆滿」,單靠場租及演出的分帳,亦不足以收回營運成本,需依靠其他收入來源達至自負盈虧,包括零售及餐飲的租務、贊助、政府資助等。
(西九戲曲中心系列六之一)
戲曲中心是西九文化區第一個落成的大型場所,對戲曲界來說,用「千呼萬喚始出來」形容,絕不為過。戲曲中心在2006年時已納入西九文化區藍圖之中,至2012年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舉辦比賽選出負責項目的設計團隊,2013年9月正式動土,今年年底落成,2019年1月20日正式開幕,由概念到誕生,歷時差不多12年。
西九管理局曾預計戲曲中心2015年可落成,其後因應工程進度改稱在2018年竣工。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茹國烈作為項目的總舵手,指管理局過去是指2016/17年度完成主體工程,而完成主體工程後,亦有內部裝修等工作需處理。他解釋,或由於相關資訊較複雜,而造成混淆,「一直我們也是以這個時間表去做,工程整個過程順利,沒有大事件導致延誤,與最初計劃是一致的。」
「更上一層樓」 應對不同戲曲迷
粵劇在2009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茹國烈指,為了讓不同年齡的人對戲曲產生興趣,做到傳承作用,在設計上採取「更上一層樓」。
他解釋,戲曲中心不同樓層將有不同主題,例如位於地面上一層的中庭,主打對象是一些對戲曲完全沒有認識的人,因為戲曲中心位處西九文化區入口,附近有港鐵、高鐵等,是人流最暢旺的地方,加上有餐飲、消閒的配套,「希望大家在路經時、等人時,停留半小時,可以看看與戲曲有關的展覽、免費演出,又有市集,同層有茶店、餐廳,吸引人『Hea下』,是個新的優閒點。」
而中庭上一層是1樓,是茶館劇場的所在地,他指希望讓對戲曲認識不多的人,可以在內看一場「精華版」、約70至90分鐘的戲曲,一邊茗茶、吃點心,一邊看表演。
而2樓及3樓主要是排練室、演講廳及課室,管理局會舉辦戲曲課程、免費講座、親子工作坊等,以滿足有興趣學習戲曲知識的市民。至於4樓就是大劇院,他稱這個地方會呈現全港、全國以至全世界最高質素的劇目,適合懂得欣賞最佳作品的人:「所以你見到一層一層樓,愈接近地面愈『接地氣』,一些普通人也會覺得親和、可接近,如果有興趣想知道多些,就會再上一層。」
殿堂級場地主打「高質素」觀眾
茹國烈相信,戲曲中心能接觸不同年齡、背景、消費能力的人士,亦希望大劇院的觀眾年齡層,能由現時平均60歲以上,降至40歲左右,但不會為入場人次設目標,相信能開發新的觀眾,「戲曲中心開幕一、兩年後,現存戲曲場地可能會調整其定位,每個場地會發展到自己的性格出來,我覺得我們是『做大個餅』。」
茹國烈指出,戲曲中心定位為「殿堂級場地」,大劇院主打「高質素」觀眾,票價或可反映一二:「戲曲是香港文化的瑰寶,好的演出及用心演的演員值得我們用相應票價去支持。」他強調,戲曲中心內不同場所會有不同定價,希望能照顧不同消費能力人士。
現時20個租場申請均為戲曲團體
茹國烈認為,戲曲中心啟用代表粵劇和戲曲在本港有一個基地,假以時日必定可以培養出新的觀眾群及新一代藝術家。他又指,茶館劇場可培育粵劇新星及促進業界發展,因為年輕演員在此擔綱演出。他說,現時已批出20個場地申請,租用團體均為戲曲界別,將租用大劇院2日至2星期不等,「這是相當好的成績,我期望開幕後會有更多戲曲界朋友來租用,第一年主要租予戲曲用家。我十分樂觀,我們的場地會呈現到戲曲的作品,希望戲曲團體亦可以把最好的作品放來戲曲中心。」
不過,相比有政府資助的康文署場地,戲曲中心的租金水平未必是每個團體都能負擔,例如戲曲團體租用大劇院作表演,基本日租是22000元,而非戲曲團體就更需付雙倍租金。另外,租用團體需把票房收益的8%與管理局分帳。
茹國烈指,管理局與業界討論租用形式時,雙方都有共識,「我們都不想賤賣,令戲曲中心變成任何人都可租的場地,業界想租給專業、高水準的團體。」他認為,現時的安排可鼓勵業界提升演出質素;至於8%的分帳水平,則是依據市場價格及可承受程度而定。
即使全年爆滿 亦收不回營運成本
他續指,8%分帳並非為了收回成本,「即使我們一年365天演出全滿,也收不回營運成本。」他指,單靠戲曲中心的票房和租金,並不能做到自負盈虧,亦需待開幕後一段時間才能了解其他零售及租金收入,可否幫助收回成本。但他有信心西九文化區未來一些商業發展的收益、贊助及政府資助,相信整體能做到自負盈虧。
即使我們一年365天演出全滿,也收不回營運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