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包飲品盒回收新出路 本地回收商設廠轉廢為材 免葬身堆填區
垃圾徵費最快要到2020年底推行,有本地回收商率先申請300萬元回收基金,令過去被視為「垃圾」的紙包飲品盒、紙杯、被食物污染紙張及熱感紙等,製成再造紙漿及膠鋁混合物,每年最高處理量達3,650公噸,目的是希望「將原本要送去堆填區嘅廢物,變成可以出口嘅有用物料」。
紙包飲品盒含多層物料,分為鋁箔盒(含75%紙、20%膠和5%鋁)和牛奶盒(含85%紙和15%膠)兩種,但暫時無法資源在地處理,令它未能如廢紙、膠樽、鋁罐等獲政府妥善回收,僅靠環團以補貼形式把少量回收紙包飲品盒運往外地處理。(環團拯救紙包飲品盒 逾7成屬維他 嘆言:點解唔承擔回收責任?)
本港料明年中首設紙包飲品盒回收廠
回收廢紙的「資訊機密處理有限公司」申請環保署回收基金,透過「企業資助計劃」獲資助300萬元,用作「加強回收及處理飲品紙盒包、被食物污染紙張及熱感紙,並製成再造紙漿及膠鋁混合物」。執行董事葉文琪表示,將於明年1月1日進駐元朗工業邨,租用科學園建築面積為2萬呎的閒置土地,月租已達6位數字,預計3月設置一條生產線,年中可正式試行回收紙包飲品盒,以每日運作8小時計算,最高處理量為10公噸,兩年總投資已達1,000萬元。
「最大挑戰係回收」,葉文琪說每類紙容器至少回收150公斤才可「開機」,期望首兩年平均每日處理量為2公噸,第3年可升至超過5公噸,並會陸續接觸生產商、進口商、零售商、學校、餐飲業等,多管齊下擴展回收網絡。他指,機器如一部大型攪拌機,投入已取走塑膠部分及清空的紙包盒廢物後,會自動把紙和膠鋁分離,首階段主力回收最常見的利樂紙包裝(Tetra Pak Packaging),其後再逐步試行其他欠回收途徑的紙類產品,也會增加車隊全港回收。他認為,除了兩年後出台的垃圾徵費,政府也可推生產者責任制,增加紙包盒回收率,「希望透過呢個減廢工具,將原本要送去堆填區嘅廢物,變成可以出口嘅有用物料」。
至於回收出路,葉文琪表示,含水量較高的濕漿會入口中國內地,估計每公噸約2千多元,再製成抹手紙、餐巾紙、鞋墊、水泥袋等,而膠鋁則入口台灣,成為建築材料。
環團:紙包盒在地處理最理想
環團綠色力量近年在本港回收紙包飲品盒,高級教育及項目主任余健綱認為,有本地回收商處理紙包盒是最理想的做法,一方面毋須運往外地處理,減低運輸成本及碳排放;另一方面紙包飲品盒製成再造紙漿,即使輸入內地,也甚少受內地進出口回收物管制政策影響,出路相對穩定。他又指,紙包飲品盒主要成分是紙,且紙張纖維較長 ,回收價值高,可製作成再造紙。
回收業憂紙包盒回收量不似預期
香港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會長劉耀成表示,紙包飲品盒有新出路是好事,分離出來的紙漿及膠鋁可出口至內地及外國,但擔心若沒有經濟誘因,每日回收10公噸十分困難。劉解釋,曾有意在本港設廠回收紙包飲品盒,去年也與綠色力量合作,把紙包飲品盒壓縮,運往東南亞地區製成彩樂板,可再轉化成傢俬,惟一年的回收量只有2至3公噸,「根本搵唔到食,開機一日都起碼要收3、4噸,我無乜信心可以收到咁多」。
劉耀成稱,紙包飲品盒分離出來的再造紙漿,「原色木漿」每公噸2,000元,可製成紙皮,而「漂白紙漿」則每公噸4,000元,可製成抹手紙,「質素可以去到Tempo咁靚」。在膠鋁方面,他指若不能分離,目前不能入口中國內地,只能運往東南亞地區;若能分離,可把塑膠拉粒,把鋁變成鋁磚,迎合內地入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