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6成人認同購買居屋改以輪候制度 以減置業焦慮

撰文:張嘉敏
出版:更新:

本港住屋問題嚴重,團體「107動力」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計劃,進行「房屋政策民意調查」,探討市民對房屋政策的看法。
調查結果顯示,約6成受訪者贊成認購居屋時採用輪候制度;另外逾6成半受訪者認同政府以「公私營合作」發展公營房屋。
「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認為應參考公屋計分制認購居屋,以減低年輕人置業焦慮,政府亦可根據輪候數字調整居屋供應。

抽居屋成不少年輕一輩的上樓希望。(資料圖片)

調查於本月1日至2日進行,以隨機電話訪問形式,成功收集505個樣本。受訪者為18歲以上操粵語的香港居民,當中以50至59歲的受訪者最多,佔2成。

調查發現有6成受訪者認為認購居民程序,應改以類似公屋的輪候制度,令申請者可掌握等候時間。

另外,超過6成半受訪者認為政府應以公私合營發展公營房屋,以加快資助房屋興建速度;有5成受訪者贊成引入外勞興建公營房屋。

何民傑建議參考公屋制度認購居屋。(張嘉敏攝)

「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認為,結果顯示部分想以居屋上樓的年輕人長期抽不中居屋,若以輪候制認購,既可減低年輕人對置業焦慮,而政府亦可就輪候數字,調整居屋供應量。

另外,他稱,公私合營可打破無地建資助房屋的「死胡同」,建議可應用於「明日大嶼」的填海造地計劃,將填海權及興建房屋以公開招標形式,交予發展商「一條龍」發展。另外,雖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受訪者不認同輸入外勞,何民傑仍認為應參考新加坡模式,聘請建築外勞,以加快房屋供應。

施永青認為以輪候制認購居屋可施予政府更大壓力。(張嘉敏攝)

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認同應以輪候制認購居屋,一來可施加壓力予政府,以增加居屋供應;同時政府可借此展現出解決房屋問題的決心。對於公私合營的發展模式,他認為難為公私營房屋定下比例,應視乎每幅用地的規劃及建築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