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數據】公眾骨灰龕位欠約3萬個 2022才有望解決龕位荒
香港地生時買樓難,死後要得一龕位更可謂難上加難!近年本港死亡人數及火化宗數趨升,骨灰龕位需求大增,但由於近年已無新公眾龕位供應,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要抽中最公眾骨灰龕位更講求運氣。
按現時數據推算,本港龕位荒要待至2022年大批新公眾骨灰龕位相繼落成後才有望終結。
根據政府估算,本港未來20年的死亡人數,將由目前每年45,000人增至72,500人,升幅達58%。同時本港目前逾九成遺體均是火化處理,政府料未來每年火化宗數亦由每年4.2萬宗,增至20年後的6.89萬宗,升幅亦達61%。數字顯示,本港未來對骨灰龕位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
根據政府最新數字,截至2016年底,全港有近58萬個龕位,當中只有約37%是公營龕位,其餘63%均屬私營。
現時政府標準型靈灰龕收費為2,800元,可安放兩個靈灰甕;而可安放四個靈灰甕的大型靈灰龕,收費為3,600元。由於費用與動輒數萬元的私營龕位便宜,不少孝子賢孫都會選擇輪候公眾龕位,令申請人數「大排長龍」。不過,公營龕位抽籤形式分配,申請者有機會苦候多時亦未能輪候龕位安放先人骨灰。
儘管在2012年至14年間,本港先後有3所公眾骨灰安置所設施落成,合共提供4.6萬個新龕位。不過在2012至17年間,有多達6.6萬人申請這批新龕位,顯示新公眾龕位數目供不應求。另外,由於本港自2014年起,沒有新公眾骨灰安置所落成,故自2016年起新龕位的申請及配售數目大跌。
另外,重用的龕位供應也不足。食物及衞生局數據顯示,去年有2.9萬宗申請輪候重用龕位,平均輪候時間長達近4年。2011年至17年間,每年平均有2.3萬宗重用龕位申請,但每年平均分配約300個,情況相當於75個先人「爭奪」1個重用龕位,競爭相當激烈。
現時政府正增建公眾龕位,預計至2022年本港將有7所灰安置所落成,預計可提供23.2萬個龕位。其中位於屯門和北區的大型的大型骨灰安置所將提共20.4萬個新公眾骨灰龕位。
不過新公眾龕位無法解決排長龍輪候的問題。以近年本港平均每年有4.5萬人死亡推算,2018至2022年間,整體死亡人數達22.5萬人。按現時逾九成遺體火化推算,即需20.3萬個龕位;若連同正輪候公眾龕位的約2.9萬人,共需23.2萬個龕位,意味「公眾龕位荒」有望暫時解決,但要應付長遠社會需求,則需增加供應。
除此之外,隨著近年綠色殯葬服務(紀念花園撒灰及海上撒灰)逐漸為人認識,綠色殯葬服務佔火化的宗數因而按年上升。在2015至2017的三年間,已上升1,859宗至5,932宗;佔火葬9.5%增加至15.3%,相信有關趨勢或會樣有助紓緩公眾龕位供應緊張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