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27】維園常客厭倦支聯會模式 過檔港大集會

撰文:譚貴鴻 鄭秋玲
出版:更新:

早前有學生組織批評支聯會「行禮如儀」,逾500人今晚(6月4日)到香港大學的六四27周年晚會,當中包括以往的維園燭光集會捧場客王先生。他厭倦支聯會多年不變的模式,希望能以另一方式紀念六四,另有日本女士遠道來港悼念六四,因為希望聆聽年輕人聲音,故來到港大集會。

望為悼念六四畫上分號

過去6、7年都是去維園集會的王先生,今年就選擇來港大論壇。他指對於支聯會每年不變的模式及訴求感到「好攰」,尤其認為「建設民主中國」是不現實的口號,既然有得選擇,就想試嘗以不同角度去紀念六四事件。

(鄭秋玲攝)

他表示,「香港仲係香港,仲可以搞六四,唔知幾多年後仲可唔可以。」所以,會堅持悼念六四,不認同要畫上句號,若以一種標點符號掛在「六四」後,他會用分號(;),意喻有些與六四有關的精神及追求民主的心要繼續(move on)。

日本婦赴港大 看年輕一代如何念六四

約40歲的倉田小姐特地從日本前往香港出席集會,她表示,當年在日本從新聞報道得悉六四事件,看到「想像唔到」的畫面,她形容六四事件是自己對中國的第一個印象。

(鄭秋玲攝)

倉田小姐目前正在東京外國語大學教授中國及香港歷史,她指自己過往都有出席過支聯會舉辦的六四集會,自己亦較認同支聯會理念。但她指,近日留意到年輕人對六四集會的不同看法,因此今年選擇到港大出席集會,聆聽另一種聲音。

參加者指論壇較有建設性

港大專業進修學院學生高先生認為,今晚論壇的核心仍在「六四」,有六四宣言亦有默哀,但不再是消費舊片段和燭光,現場氣氛不再限於傷春悲秋,台下的人可以反思台上嘉賓所言,思考香港現存問題。他認為,維園可以聚集到上一輩的人,但是「這裡有好多年輕人,無切身經歷過(六四)畫面」,又指沒有港大集會,亦未必會去維園。

對於中大和維園集會,香港專上學院學生吳小姐認為,爭取民主是人權,無分國籍,故決定不去與中國決裂的中大集會,而維園集會則過於側重情感,平衡之下選擇參加與有展望性的港大論壇。而城大社工系的蘇先生過去兩年都有參加維園集會,他指港大論壇較多學術討論,值得一來,「平反(六四)是應該要爭取,但唔係去完(維園)就算,變成一種節日。」 惟今次論壇不設台下發問環節,他建議下次可加設,讓現場討論更豐富。

就讀中五的鄧小姐帶同14歲表妹何小姐到場,鄧小姐指曾在歷史課聽過老師提及六四事件後,就自行上網看相關資料片段。她指有同學參加維園集會後,不見他們對六四事件有更深刻看法,故她無興趣到維園,她認同港大學生會一套,認為可以悼念六四,但不能只停留於悼念層面,而且論壇形式較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