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辯論】理大研究5個過渡性房屋選址 下月發表報告

撰文:張嘉敏
出版:更新:

面對本港日漸逼切的住屋需求,過渡性房屋常被視作解決方案之一。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今日(6日)啟動為期三年的「騷•In•廬」計劃,並獲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2,419萬港元,首季以過渡性社會房屋為主題。
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召集人陳智思稱,無法一夜間增加公屋供應,故須利用現有土地資源,及民間智慧,以解決基層市民住屋需求。
前規劃署署長、社會創新設計院總監凌嘉勤稱,過渡性房屋可解決現有房屋問題,提供更多選擇予基層市民。其後會就各個方案與非政府機構,共同研究可行性。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左四)亦有到場。(張嘉敏攝)

計劃有來自學術界、社福界等逾80名參加者,共組成七個團隊參加工作坊。當中實地考察5個過渡性房屋的選址,包括馬灣舊村、前聖公會赤柱小學、前四山公立學校、舊牛奶公司職員宿舍,及欽州街西與通州街交界的天橋底。

他們就每個選址提出設計方案,並會再挑選一至兩個選址,作進一步規劃,目標於11月初發表報告。

陳智思稱推行過渡性房屋是時機問題,如於十年前、由政府推行將惹起爭議;但現時社會已接納共享的意念,加上民間有不少有心人士,令社會房屋計劃得以推行。

凌嘉勤稱,過渡性房屋可提供更多選擇予基層市民。(張嘉敏攝)

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指,過渡性房屋牽涉多個界別的合作,而社福機構則擔當中介的角色,希望未來會有更多機構加入,如市建局及房協等。至於位於深水埗的組合屋項目,他稱組合屋建成後,方便搬遷到別址,故適合作過渡性房屋之用。惟搬遷組合屋以前未有先例,會再作研究。他又指,政府應將過渡性房屋單位數目調高至四位數,否則難向公眾交代。

他又透露,正與政府商討,以短期租約形式租用兩幅分別位於市區及新界區的官地。而現時兩幅土地作業者的合約,將於下年年中結束。他指若項目獲批,可提供約300個、介乎100至200平方呎的單位,可於2020年入伙。他估算成本預計約1億元,屆時會申請關愛基金等資助。

凌嘉勤稱,過渡性房屋可解決現有房屋問題,於私樓及公營房屋之間,提供更多選擇予基層市民。他透露已有非政府機構,對個別選址及方案有興趣,稍後會再研究可行性。

計劃其後會再就長者就業、跨代共融休憩空間,及長者中心服務等議題作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