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天氣預報.世界動物日】一連三天非常乾燥 動物都識天氣預報
秋天來到,常云:風高物燥,香港受東北季候風影響,除了有普遍晴朗天氣,吹起輕微至和緩偏北風外,清爽卻不一定舒服,因為相對濕度最低只得百分之35,令大家的皮膚隨時因為太乾而投訴,昨日提到的保濕抗乾貼士,是否可以大派用場?我們的皮膚對乾燥天氣敏感,其實身體其他部位也會對天氣改變有反應,如同有預知能力,最常見如翻風落雨,有人關節便會疼痛起來。
曉得預知天氣,其實不是人類專利,反而不少動物比人類更厲害,今日是世界動物日,不妨讓大家一同認識這一班動物界的天氣預報員!
根據天文台預測,由於東北季候風正為廣東帶來普遍晴朗的天氣,香港地區今日天氣預測是天晴,日間非常乾燥,最高氣溫約31度,吹輕微至和緩偏北風。展望本週餘下時間,都會是天晴及非常乾燥,日夜溫差頗大。下週初雲量就會增多。
至於颱風康妮,現時則集結在沖繩島以南約380公里,預料向西北移動,時速約18公里,移向琉球群島一帶。
以往科技還未足夠發達,在沒有雷達、衛星及天文台的超級電腦預測協助下,究竟可以如何提早知悉天氣變化?原來民間除使用曆法外,還會觀察動物的行為,從而推論四季氣候及天氣的轉變。由於動物的感官比人類來得敏銳,一些本能便令牠們更容易感受到天氣轉變從而作出適應,世界各地也有一些有關動物預測天氣的說法,牠們可謂古老的「天氣預報員」。
土撥鼠預測天氣準確度不足四成
北美地區就有一個傳統節日「土撥鼠日」(Groundhog Day),每年2月2日,美國和加拿大不少城市和村莊亦會大肆慶祝,根據傳說,節日當日如果是陰天,而土撥鼠又從洞穴中冒出來,就表示春天將提早來臨;如果當日陽光普照,土撥鼠看見自己的影子後再鑽回洞中,就表示冬天要持續多六個星期。有「不死土撥鼠」之稱的美國著名土撥鼠天氣預報員菲爾(Phil)每年都會露面,為節日開鑼。雖然曾有美國氣象組織為土撥鼠日做出統計,發現準確度原來不足四成。
除了土撥鼠成為知名天氣預測動物,在2011年,印尼政府災害管理部門與科學家合作,研究如何用大象作為地震、海嘯等天然災害的預警。印度官員巴斯羅尼曾引述專家言論,說明野生動物對自然災害高度敏感,更指出在04年印尼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強震及海嘯前,野生大象皆早一步逃往地勢較高處避難。研究希望動物的感知能力可以獲得驗証,使日後災難預測系統更為完善。
農村諺語從動物看天色
不少務農的地方亦有民間智慧及諺語,觀察動物與天氣的關係,例如農村諺語「蛤蟆大聲叫,必是大雨到」意即當暴風雨即將降臨,青蛙便愈是叫得大聲。此外,有指在空氣乾燥時,青蛙皮膚水分蒸發得較快,青蛙就會留在水中保持皮膚濕潤;相反在陰濕的季節,人們看見樹蛙從水中爬到樹上,便要動手做好防雨水準備。
雖然以動物作預測工具準確度遠不及精密的科學儀器,但隨着城市發展,人類可接觸的大自然愈來愈少,不妨趁着「世界動物日」,多留意身邊的自然生物,或許會有有趣的發現。
「世界動物日」(World Animal Day)起源於1931年,一群生態學家在意大利佛羅倫斯舉行會議,他們希望成立「世界動物日」,以喚起大眾對瀕危動物的關注。意大利傳教士聖方濟各曾倡導「向獻愛心給人類的動物們致謝」之理念,所以以聖方濟各的主保瞻禮日,即10月4日成為這國際性節日,除了宣揚愛護及尊重動物,亦為了向這位關心動物的傳教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