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仙區會促引新科技應付蚊患鼠患 食環署:待高層給予新指引

撰文:鄭翠碧
出版:更新:

繼獅子山公園成為登革熱的疫症源頭之一後,黃大仙區內近日再發現全球首宗由老鼠傳染人類的戊型肝炎個案,區內蚊患及鼠患肆虐,黃大仙區議會今天(2日)討論有關事宜。會上多位區議員批評政府沒有與時俱進,質疑以往控蚊及防鼠措施並無成效,有區議員要求以新科技應對問題,建議安裝「多孔排水渠面蓋」,以增強去水能力減少積水,亦有議員建議政府採購外國以二氧化碳殺鼠的儀器。
而食環署及房屋署代表在會議上僅回應指,會把議員的意見向署方反映,食環署黃大仙區衛生督察(防治蟲鼠)更指,傳統的鼠餌「絕對有成效」,會待高層就新科技作出新指引。康文署就稱已視察適合安裝「多孔排水渠面蓋」的試點,惟仍未開始安裝。

會上多位區議員批評政府沒有與時俱進,質疑以往措施並無成效。(鄭翠碧攝)

龍趣選區的區議員李東江指,黃大仙區議會早於6月未有登革熱爆發時,已曾討論安裝「多孔排水渠面蓋」的可行性,他提出本港現時部分地區已試用有關渠蓋,認為其去水能力強,能阻擋雜物,有效預防淤塞,減少積水,他指黃大仙區十分歡迎當局在區內試行有關措施。

彩雲南、民主黨的沈運華表示,「多孔排水渠面蓋」滲水能力強,可減低蚊蟲滋生的機會,希望當局能引入到黃大仙區,如同早前食衛局局長陳肇始所講,以創新方法處理蚊患及鼠患,而非只流於口號。

正安選區的區議員黃逸旭指,新西蘭有儀器以二氧化碳殺鼠,每次可殺死24隻,認為政府可採用,只需採購其儀器,十分簡單,他又認為政府應檢討蚊患指數的釐定方法,真正反映真實的蚊患情況。

慈雲東選區的區議員何漢文批評,區議會曾提出多種方法防蚊患及鼠患,但當局並無回應,「為何等到香港拿了個全球冠軍,政府才行前多一步?」他並透露,區內有街坊感到驚慌,如不敢再光顧食肆,怕晚上有老鼠爬行。

區議員:我係老鼠都食慣、食厭!

翠竹及鵬程選區的區議員陳英就質疑當局以往的防治鼠患措拖無效,「一直只用老鼠籠、老鼠夾、老鼠米,老鼠米來來去去不是紅色就是藍色,如果我是老鼠,也食慣、食厭!是否要思考新的公共衛生政策?」

食環署早前以書面方式回覆區議會時,指署方的防治措施是全方位,並有留意國際間在監察和防治蚊患及鼠患的最新做法及用品,稱會不時檢討及積極研究引入到本港。

不過,今天食環署黃大仙區衛生督察(防治蟲鼠)陳道晶在會議上,就稱所有新科技建議都需待高層指示,「等高層有新指引落黎,我們再通知區議會。」

食環署:傳統鼠餌已有效

黃大仙區議會地區設施管理委員會主席簡志豪就詢問食環署,現時是否已參考國際間的做法,再無新科技可用,陳道晶回應指,署方一直有研究新式鼠籠,曾試用過但效果不理想,她並認為傳統的鼠餌有效,「無論是市面或處方承辦商所用的,在成效上絕對有,只是應用時的數量及密度可能會有影響。後巷可能有食物殘渣,令老鼠不食藥,署方會加強清潔。」

房屋署代表在回覆區議會的文件指,現時公共屋邨所使用的排水渠面蓋已考慮到高排水量及足夠檢查孔洞的需要,而議員所建議的「多孔排水渠面蓋」在平坦的地面,如近跑道採用,相信效果會較理想。房署房屋事務經理(黃大仙、青衣及荃灣一)黃頣生在會議上,亦僅稱會把議員意見反映給署方,再作回覆。

而康文署黃大仙區副康樂事務經理梁愛美就表示,署方對使用新科技持開放態度,而對於「多孔排水渠面蓋」,她指署方已在7月30日聯同建築署,到摩士公園及樂富遊樂場實地視察,計劃在其中一個地點作試點。

食環署黃大仙區衛生督察(防治蟲鼠)陳道晶(右一)在會議上,就稱對於區議員所提出的新科技建議,需待高層指示。(鄭翠碧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