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27】鍾庭耀:因六四堅持民調 明白誰令年輕人失望
撰文:梁卓怡
出版:更新:
港大民研在1993年開始,每年調查一次巿民對六四事件及國內人權狀況的意見,23年來從不間斷。
港大民研總監鍾庭耀稱,六四事件或多或少是他投身民調的原因﹔若沒有六四,他對學術自由和民意調查的執著,亦可能很不一樣。「我個人的堅持,在六四未被平反之前,不會劃上句號。」
「我當年想,現在也在想:中國大陸早些出現民意調查,早些讓人民發聲,六四可能不至流血收場,甚至是否出現六四,也是疑問。」
正當我輩不斷糾纏在「平反六四」的歷程和企盼時,年青人轉移目標,爭取本土建設和與世界接軌,可以理解。畢竟,是誰令他們失望,是誰令他們改變,我們清楚。
港大民研結果顯示,雖仍有主流過半受訪者認為港人有責任推動中國民主、經濟發展,但比率同創新低。鍾庭耀認為結果可以理解,以下是他的自白:
「八九六四,是歷史給我最大的烙印。我在九一年開始進行民意調查,或多或少是基於我對六四的分析。 我當年想,現在也在想:中國大陸早些出現民意調查,早些讓人民發聲,六四可能不至流血收場,甚至是否出現六四,也是疑問。」
「六四過了廿七年,我也做了民意調查廿五年,國內人權雖不至原地踏步,但與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又好像望塵莫及。這不是發展速度的現實問題,而是理想與現實相對落差的問題。 調查顯示,香港巿民仍視推動中國民主及經濟發展為己任,是香港巿民的良好意願。大陸不領情,香港人的熱情自然慢慢冷卻。」
「我這一輩,在大學校園目睹六四流血,終生難忘,不是任何民調數字可以清洗。有人認為,六四情結總要『畫上句號』,這點我沒有異議。我曾經年青,知道年青人的理想。正當我輩不斷糾纏在『平反六四』的歷程和企盼時,年青人轉移目標,爭取本土建設和與世界接軌,可以理解。畢竟,是誰令他們失望,是誰令他們改變,我們清楚。 六四事件對大陸和香港的發展影響深遠,這點相信無人異議。起碼起碼,我對學術自由和民意調查的執著,如果沒有六四,可能很不一樣。 我個人的堅持,在六四未被平反之前,不會劃上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