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活躍症】港大:本港每69兒童一人有食ADHD藥 15年間增36倍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本港約有6.4%兒童及青年受「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DHD)的症狀影響,出現持續注意力不足、多動和衝動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上也承受學習障礙、協調障礙、對立性反抗症,抑鬱症和藥物濫用的困擾。
一項研究顯示,本港ADHD藥物的兒童使用量由2001年每2500名兒童有一個使用有關藥物,上升至2015年每69名兒童有一個,升幅達36倍,反映社會對ADHD病症意識提升,認識有效治療對避免專注力不足、無法控制個人情緒、胡亂發脾氣的重要性。

葉柏強(右一)表示,一般新症診斷用上1至2小時,需考慮一系列環境因素,才決定患者需否服藥。(勞敏儀攝)

由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及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主導,與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倫敦大學學院以及來自全球共13個國家學者,在2001年至2015年進行一項大型研究,數據庫共涵蓋超過1.5億人,是有史以來最大的ADHD研究。

研究發現,全球ADHD個案及藥物使用量在過去15年均有增長。香港數據顯示,ADHD藥物在兒童使用量由2001年每2500名兒童有一個使用藥物,上升至2015年每69名兒童有一個,升幅達36倍。另本港成人的用藥量也上升3倍,由2001年每3萬人有1個,升至2015年每1萬人有一個,當中女性用藥增長率比男性更快。

用藥比例增 反映社會對ADHD認知增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系主任黃志基認為,用藥比例上升反映社會對ADHD病症意識提升,認識有效治療對避免長期問題(例如專注力不足、無法控制個人情緒、胡亂發脾氣)的重要性。他又指,本港ADHD藥物使用率遠低於診斷率,每1萬個兒童及青少年中,只有145人服用有關藥物,認為過度治療可能性不大。

一般斷症會用1至2小時 相信藥物不會被濫用

至於ADHD藥物會否被濫派及濫服,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副教授葉柏強表示,一般新症診斷用上1至2小時,除了看小朋友的表現,也會參考家長及老師就小朋友家中及校內表現。然而,幼童最終需否服藥也要視乎有否影響學業和集中力,以及社交和人際關係,相信不會被濫用作「聰明藥」。黃志基補充指,ADHD藥物被列為危險藥物,在一般藥房難以購買,而本港患有嚴重ADHD佔1至2%。

黃志基又指出,在診斷、治療和教育方面,香港仍欠缺全面指引應對成人和兒童ADHD的護理需求,建議成立專家小組制定全面指引,也要避免不必要的診斷和治療延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