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餅】收藏家楊廣顥擁過千珍藏 從絕版月餅罐憶述老香港 

撰文:張美華
出版:更新:

近年月餅款式多不勝數,除了傳統的蓮蓉月餅外,亦有冰皮月餅、雪糕月餅,以至近期大熱的奶皇月餅等。這些月餅的包裝設計亦五花百門,想得出的奇形怪狀設計都應有盡有,每家每戶都一定有各式各樣的月餅「看門口」,準備與親朋好友共賞中秋節。但在香港早期,月餅原來是貴價奢侈品,並非人人有能力購買到這種佳節食品。
「以前既人好重視係中秋節送禮,但佢地未必有咁多錢既時候,就會係月餅會到每個月俾十幾蚊到幾十蚊,供成年就係為咗買個幾盒月餅架咋!」民間藝術收藏家楊廣顥收藏過千件與中秋節有關的物品,小至以往月餅盒上的「月餅紙」、月餅會的月餅目錄;大至絕版的月餅模具和不同年代的月餅盒,他都有收藏。一件件的中秋收藏品,都有一個個的老香港故事。

楊廣顥指「得雲月餅」的月餅罐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罐上圖案以香港開埠的海港做設計主題,反映當時的歷史背景。(盧翊銘攝)

↓↓ 多款珍貴中秋節收藏品.點擊看圖 ↓↓

+10
楊廣顥收藏民間工藝品超過二十年,回想起收藏生涯的開始,全因兒時與家人同遊戲棚的回憶。(盧翊銘攝)

絕版「得雲月餅」罐 反映香港五十年代歷史

收藏民間工藝品超過二十年,回想起收藏生涯的開始,原來始於兒時與家人同遊戲棚的回憶。楊廣顥憶述:「細個個陣,阿爺阿嫲有時會帶我去睇大戲,入場既時候會見到好多唔同既刀刀槍槍,嘩!覺得好靚好型,就係由個時開始,對各種中國既民間藝術慢慢產生興趣」。

鍾愛民間藝術的種子陪伴楊廣顥成長,令這顆種子萌芽的,是數次與香港歷史博物館合作籌辦民間工藝展覽的經歷,令他踏上成為民間藝術收藏家的道路。

50年代的得雲月餅罐 有如老香港的「時間錦囊」

說起眾多和中秋節相關的收藏品,到底那一個才是寶貝中的寶貝呢?楊廣顥毫不猶疑地選了「得雲月餅」的月餅罐。他說:「千祈唔好睇少呢個得雲月餅罐呀,因為而家已經好難儲架喇!」。月餅罐上低清到「起格」的圖案,原來是50年代當時印刷的高科技。

由於初時的月餅由紙盒盛載,盒上貼小小一張月餅紙,就已經是得體的送禮佳品,但「得雲月餅」卻用上貴價的金屬罐包裝月餅,而罐上的花炮、涼亭和海港都是50年代香港的標誌,而最特別的是月餅罐左下角,既是50年代、亦是香港戰前時期獨有的五個數字電話號碼。楊廣顥坦言這個月餅罐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罐上圖案以香港開埠的海港做設計主題,反映當時的歷史背景。

楊廣顥希望向下一代做好文化傳承的工作,教育學生們香港的民間工藝和收藏中的環保慨念。(盧翊銘攝)

↓↓ 多款珍貴中秋節收藏品.點擊看圖 ↓↓

+21

北菇鴨腿月、叉燒金腿月 已消失的老香港味道

從收藏品之中,也可看到香港人的飲食口味變化。回看60到70年代的月餅會傳單,當時除了有大家熟悉的雙黃白蓮蓉和五仁月餅外,更有女士們最愛的「玫瑰蓮蓉月」、北菇鴨腿月和叉燒金腿月等等。可惜香港人的口味亦敵不過時代的轉變,楊廣顥感嘆:「時代行,咪照食雪糕月餅囉!而家都冇可能叫啲小朋友再食雞油月餅㗎嘛!」

相比起讓年輕一代復製那些年的「絕種」月餅,楊廣顥更希望透過收藏品,向下一代做好文化傳承的工作。他認為近年的學生接觸的事物都「好唔真實」,尤其在網上資訊泛濫,當有資訊的源頭出錯,便會令學生接收錯誤的資訊;而學生亦未有機會接觸事物真正的源起。楊廣顥希望能讓學生們認識真實的事物,近年他不時會到中、小學做巡迴展覽,向學生展出他多年來過千件的收藏,讓學生能親身摸到及看到不同民間藝術的真品;教育學生們香港的民間工藝和收藏中的環保慨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