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科普】夏日預防登革熱 監控白紋伊蚊全賴誘蚊產卵器?

撰文:香港天文台
出版:更新:

(原文取自天文台網頁,大小標題、引言及內文,經過香港01編輯修訂)

過去 30 年,登革熱在全球熱帶及亞熱帶地區肆虐,超過100個國家,25億人的健康受到威脅,估計每年近2萬人死於登革熱病及相關的出血性登革熱病。登革熱在東南亞很多國家,包括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印尼、越南及菲律賓等已成為一種疫症。

登革熱是一種病毒性人畜共通傳染病,主要經由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傳播,其中白紋伊蚊是香港常見的蚊蟲之一。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在香港57個地區放置誘蚊產卵器以監察白紋伊蚊的滋生情況。誘蚊產卵器早在1969年美國白紋伊蚊教育計劃及1979年馬來西亞對檳榔島白紋伊蚊的數量和分佈研究上使用。誘蚊產卵器﹙圖一﹚已普遍地應用於全球各地機場對白紋伊蚊的監控計劃上。

圖一:誘蚊產卵器(香港天文台)

在某一地區內,把收集到蚊卵、幼蟲或蛹的誘蚊產卵器數目除以於該區收回之誘蚊產卵器總數目再乘以100%,就是誘蚊產卵器指數(圖二)。指數的高低可顯示白紋伊蚊在該區為患的情況。政府就各區錄得的誘蚊產卵器指數向公眾公布,以提高公眾對蚊患的警覺性及推動公眾參與防蚊滅蚊行動。

圖二:誘蚊產卵器指數的季節性變化(香港天文台)

使用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在打鼓嶺收集的資料,天文台和食物環境衛生署建立了一個誘蚊產卵器指數天氣模型,利用放置誘蚊產卵器之前15天的實測總雨量及氣溫,再輸入預測安放誘蚊產卵器期間7天的平均氣溫,便可預測誘蚊產卵器指數水平,因應預測的指數水平的高低而作出相應的防治蚊患措施及行動。此外,在收回誘蚊產卵器後,亦可從模型計算及測量的誘蚊產卵器指數的差別,評估在放置誘蚊產卵器前所採取的防治蚊患措施及行動的成效。

原文:天氣與白紋伊蚊的生長

作者:香港天文台莫慶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