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病童獲癌病良師陪伴度難關 冀讀生物化學研治療方法

撰文:陳芷昕
出版:更新:

青少年本應無憂追夢,憧憬屬於自己的未來。不過,2007至2016年間,本港每年新增近180名小童及青少年確診癌症,病童數目更累增至1700名,接受治療的病童康復之路困難重重。
今年20歲的伍洛桁,4年前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需要接受骨髓移植,但卻出現皮膚上的排斥,服食過多類固醇更令她出現骨枯,惟她獲得良師陪伴度過難關,惟老師卻於其後患癌過身;面對生命無常,她希望升讀大學,就讀生物化學,研究出破壞性較低的治療方法,令其他人生命中不再出現同樣遺憾。

伍洛桁將於明年投考大學,她希望入讀香港中文大學的生物化學科。(陳芷昕攝)

總是笑瞇瞇的伍洛桁正值雙十年華,也是年輕人拼命追夢的年紀,但卻因為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被逼停學治療。她直指最初不開心,但明白到「既來之則安之」,及後因有感文憑試壓力太大,轉校到國際學校。伍洛桁病情多番反覆,體會一個道理:「病情難以改變,但心態可以。」樂觀背後,來自一位一直陪伴她的補習老師,在她抗癌期間給予鼓勵,但該名補習老師及後患上舌癌離逝,面對生命無常,她誓言要升上大學,就讀生物化學,希望研究破壞性較化療低的治療方法,最終可令其他人,不會體驗她曾經歷的遺憾。
 

現年12歲的藍藍(圖右)希望將來成為教師。(陳芷昕攝)

公立醫院物理治療輪候時間長

現年12歲的張希藍2歲便確診腦癌,抗癌路一走就是十年,現時病情基本上受控,但仍要面對不同的後遺症。張希藍說,因病情自己不時會嘔吐,只望可以「盡快嘔完」。藍藍的母親直指,除化療外,康復期間的物理治療亦有助小朋友康復,但公立醫院物理治療輪候時間長,箇中煎熬旁人難以理解。

(左起)柯尼卡美能達商業系統(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卓雄、兒童癌症患者伍洛桁、兒童癌症患者陳芷晴、兒童癌症患者張希藍、「生命小戰士會》主席陳慧兒及兒科專科醫生梁永堃。(陳芷昕攝)

近十年間,香港累積的癌病童數目增至超過1700人,當中以急性白血病最為常見,佔約30%,其次則為腦部腫瘤,佔15%,而這些病童在接受治療後,五年內的總生存率約8成。

家長除要顧及病童的病情外,亦要和病童一起面對重重難關,包括生理、心理、學業及社交等問題。

現時香港有一個非牟利組織「生命小戰士會」,是一所兒童癌症互助組織,由威爾斯親王醫院包黃秀英兒童癌症中心的病童、康復者、家長及醫護人員共同組成,旨在改善對癌症兒童、嚴重血病及曾接受骨髓移植病童提供的服務和促進他們的福利。

兒科專科醫生梁永堃表示,癌症治療會對兒童造成身體機能及外觀上的不良影響,包括肢體活動能力障礙及發育障礙等,有機會影響小朋友的心理質素,故此他強調抗癌的小朋友在復康路上得到更多支援,可助積極抗癌的「生命小戰士」在抗病路上走得更輕鬆。

柯尼卡美能達商業系統(香港)有限公司將把「生命小戰士會」列為「柯尼卡美能達綠色音樂會2018」的受惠機構,把籌得的善款捐助該會推行為期一年的《愛心童行支援計劃》,「生命小戰士會》主席陳慧兒指,將透過計劃,提供各種支援,包括物理治療、肌肉訓練及遊戲治療,讓他們可從拾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