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逾7成康文署設施提供雨傘膠袋 環團:減廢措施只是空談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每逢下雨天,不難發現垃圾桶塞滿大量雨傘膠袋。原來除了商場會不吝嗇地派這類「短命」膠袋,政府機構也帶頭做「大嘥鬼」。環保團體綠領行動調查發現,超過7成康文署場地派發雨傘膠袋,包括公共圖書館、體育館、表演場地等,而派發與否沒有統一準則,故斥責康文署帶頭浪費,鼓吹市民使用雨傘膠袋。

葉翠雯(左二)認為,政府部門若要響應環保署「揼少啲慳多啲」口號,應帶頭減少使用雨傘膠袋。(勞敏儀攝)

綠領行動在今年7月13日至8月10日實地調查 103 個開放予公眾人士進出及使用的政府設施,包括83個由康文署管轄的文康設施,例如體育館、公共圖書館、綜合大樓、表演場地、博物館及康樂大樓,以及20個由政府產業署管轄的辦公大樓,例如政府合署,了解其派發雨傘膠袋的情況。

調查發現,康文署設施中,有72%(則60個設施)派發雨傘膠袋;但政府產業署轄下的物業,只有胡忠大廈派發雨傘膠袋。

綠領行動調查發現,康文署場地中,有72%派發雨傘膠袋,十分浪費。(勞敏儀攝)

康文署只有10間設施放置雨傘膠袋回收箱

綠領行動發現,康文署由2009年推行塑膠購物袋環保徵費計劃,每年於環境報告中表示會「認真檢討在下雨日子為市民提供雨傘袋的需要。在有需要提供雨傘袋時,我們亦因應情況設置了塑膠回收箱妥善收集用後的雨傘袋作循環再造之用」,其後康文署在本周一(20日)回覆綠領行動查詢時指,「部分場地會設置雨傘膠袋回收箱」,但調查中的設施,只有10間放置回收箱,綠領行動對此表示失望。

此外,調查發現,在60個有提供雨傘膠袋的場地中,香港電影資料館由職員主動派發或要求進場人士使用;而在上述場地中,99%場地不但沒有相關告示提醒公眾善用或重用膠袋,部分反而有告示要求市民使用雨傘膠袋,例如沙田大會堂及大埔體育館。

綠領行動建議政府物業可設置雨遮架。(資料圖片)

康文署派雨傘膠袋沒有統一標準

至於這些政府場地是否「派袋」有道?調查發現,康文署場地中,有29個設施使用較容易造成濕滑的「雲石」地面材質,當中有24個會提供雨傘膠袋,有5個則沒有,而使用不容易造成濕滑材質地面(例如麻石、水泥、磁磚、地氈)的設施也是部分提供雨傘膠袋。此外,無論是出入口在露天或室內的體育館或圖書館,也是部分提供雨傘膠袋,綠領行動認為康文署「派袋」沒有統一標準,「派袋」決定與地面材質及地理位置未必有直接關係。

綠領行動助理項目經理葉翠雯認為,政府部門若要響應環保署「揼少啲慳多啲」口號,應帶頭減少使用雨傘膠袋,多使用地面吹風機、地氈、雨傘除水機等,以及增派清潔工人清理地面積水。她指,政府各部門應配合環保署推行的環境政策,整體社會才有望達成政府所訂立環境目標,而康文署必須履行其環境報告上的承諾,為每個文康設施認真獨立考慮派發雨傘膠袋的需要,該團體明日會將有關調查報告提交康文署及環境局,再決定後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