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近視眼球被拉長 視網膜脫落風險高10倍
有眼科醫生指,醫學界早前證實,600度以上近視患者較常人的視網膜脫落風險高10倍,而100至300度近視患者也較一般人高4倍,情況更有年輕化趨勢。視網膜脫落早期病徵不明顯,若延誤醫治,可致瞬間失明。眼科醫生建議尤其近視患者,一旦出現飛蚊症、視野變形等徵狀,應立即求醫。
視網膜脫可以以微創手術治療,隨科技進步,治療視網膜脫落所用的針咀,由以往的0.9毫米,進步至0.4毫米,令手術更安全精確、傷口面積大大縮小,減低手術帶來的不適。
港人工作、學習時間長,每日長期使用科技產品和專注讀書,令本港成為近視重災區之一。眼科專科醫生羅智峯指出,醫學界發現,近視與視網膜脫落有莫大關係。由於近視患者眼球較長,視網膜會越拉越薄,容易脫落。醫學界早已確定,深近視者(600度以上),視網膜脫落的風險較無近視的人高10倍,而100至300度近視患者也較常人高4倍。羅智峯表示,視網膜脫落問題有年輕化趨勢,他說:「雖然主流患者是40至50歲人士,但不時見到有10幾歲的患者。」他補充,估計有三分之二小學生患有近視。
他指出,除深近視外,導致視網膜脫落的高危因素還有家族性遺傳因素,眼睛曾受創,或經常用力捽眼等。
視網膜開始脫落常見病徵包括:
1.視野出野飛蚊與閃光
2.視物變形
3.視野缺損
4.中心視力下降
眼科專科醫生劉芷欣解釋,部分患者出現明顯徵狀時,其實視覺功能已嚴重破壞,可致瞬間失明,建議一旦出現飛蚊症狀,立即求醫。另外,她建議市民每年至少進行一次眼科檢查。羅智峯補充,高危一族無法100%預防視網膜脫落,但應減少進行拳擊、高台跳水等撞擊性活動,以避免增加風險的機會。
手術工具進步 病人康復時間縮短
羅智峯指出,視網膜脫落者,在視網膜與眼球壁(鞏膜)之間的位置,會充滿液體(又稱玻璃體),需要釋放這些液體,才可以讓視網膜回復位置。玻璃體切除術是現時主流的治療方法,手術以極幼細的針於眼球壁建立3個小切口,放入微創儀器切除玻璃體及封閉視網膜破孔。隨科技進步,針咀越來越細,由過往的20針(0.9毫米)演變至27針(0.4毫米),令病人的術後不適度大大減低,同時加快康復速度。
他補充,手術成效需視乎視網膜脫落位置,如沒有影響黃斑區,術後可回復9成視力;如有,最多只能回復3成視力。因此,患者最好於視網膜脫落的24小時內進行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