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七的兒女】梁卓偉憶研究歷四代更替 倘無新資助憂失21年數據
正值香港歷史翻開新一頁之際,香港大學醫學院團隊在1997年亦有創舉,推出「九七的兒女」出生隊列研究計劃(Birth Cohort Study),收集當年出生嬰兒的數據並長時間追蹤,助分析流行病學。研究開展21年來,研究員已經歷四代更替,曾擔任第一代研究員的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形容,能夠將研究成果帶入政府,繼而成功推動公共衞生政策,是「冥冥中有緣份」。
不過梁卓偉透露,目前研究計劃的資助金只能足夠運作至今年底,若得不到新的資助,這批「兒女」恐怕會慢慢走散,「我可以再找8,000人,但就沒有了21年的數據」。
上世紀末1999年,梁卓偉回流香港,在港大醫學院攻讀博士和任職初級講師,在時任港大社會醫學系系主任林大慶教授的帶領下,成為「九七的兒女」第一代研究員。
第一代研究成果 間接推動政府全面室內禁煙
梁卓偉指,早於1947年已有英國研究指出吸煙對身體的危害,但三手煙的危害,即非吸煙媽媽在懷孕時吸二手煙令胎兒吸食「三手煙」的影響,當年全世界沒有人做過這類研究。梁卓偉說,在香港大學第一份研究論文,就是利用「九年的兒女」8000多名嬰兒的數據分析了二手煙和三手煙對嬰兒健康的影響。當年有關科學證據獲提交立法會討論,並協助通過2007年室內禁煙。梁卓偉其後的博士論文,亦是利用「九七的兒女」的數據,分析了母乳餵哺的比率、母乳餵哺與奶粉餵哺嬰兒的身體狀況分別,以及剖腹與自然分娩對嬰兒的影響。
走出象牙塔加入食衞局 利用科學證據推動政策
2007年自己的研究推動了立法室內禁煙,翌年梁卓偉就加入政府擔任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他回憶當年因為控煙,第一次入麻雀館,亦要與酒樓、食肆、桑拿浴室、控煙辦等溝通落實禁煙政策,亦要到天星碼頭觀察巴士站禁煙區界線如何劃界等。梁卓偉坦言,做大學教授很少機會接觸到某些香港人,這些工作都豐富了自己人生經驗。
梁卓偉又憶述當年與時任食衞局局長周一嶽討論政策時,第一項提出的工作也是與「九七的兒女」研究成果有關,就是希望推廣母乳餵哺,並認為要由公營機構做起。由於當年醫院管理局使用奶粉商免費提供的奶粉,存在潛在利益衡突,或會潛移默化令員工減少向新媽媽推廣和教育母乳餵哺的意欲,政府其後下令要改變做法,至今醫管局仍不可以收取免費奶粉,要用公價購買並定期轉奶粉商避嫌。
梁卓偉做了「九七的兒女」三個課題,母乳餵哺、吸煙和剖腹產子,有兩項是他10年後加入政府都幫手推行,將「學術象牙塔」得出的科學證據落實到現實社會,對他來說很有滿足感,也是「冥冥中有緣份」。
8000多名「九七的兒女」不單協助學術研究取得突破,更有助推出社會變革,梁卓偉解釋:「每年香港有超過1000人因二手煙影響而死,現時香港可以成功控煙,市民外出飲茶不再聞到二手煙。『九七的兒女』雖然不是醫生或護士,但他們有份去救這些性命,他們真的可以感到非常驕傲。」梁卓偉希望讓「九七的兒女」參加者知道自己的貢獻,繼續參與計劃。
研究面臨財困 資金只足夠運作至年底
梁卓偉指,可以一路跟隨這批「九七的兒女」到他們90歲終老,但要有資金,目前「九七的兒女」研究資金非常緊絀,只足以運作到今年12月,正就研究計劃向政府申請未來5年的資金,如果申請失敗,計劃就要停工,而這批「九七的兒女」就可能慢慢走散,形容「如果申請唔到都唔知點算好」。
研究團隊絞盡腦汁與「兒女」聯繫
21年來,「九七的兒女」參加者由當初8,000多人只剩下3,000多人,有些人到外國留學、工作、有些走失、有些不願意再被跟進。但梁卓偉強調,仍必須一路維持與這8,000多名「九七的兒女」的聯繫,說「他們是生命寶庫,我可以再找8,000人,但就沒有了21年的數據」。
梁卓偉期望現時的研究員想用盡辦法向學生解釋意義,留住每一個人,由當年寄信、電話、手機、電郵等方式與「九七的兒女」的家人聯絡,現時研究員更會利用社交媒體Facebook、Instagram和snapchat與「九七的兒女」保持聯繫,希望留住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