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餵哺】嬰兒狀況反映媽媽吃錯了? 中醫教母乳媽媽飲食秘訣
世界衞生組織提倡,純餵哺母乳至嬰幼兒六個月大,並繼續以母乳餵哺到兩歲或更久。在這段長時間裡,媽媽吃甚麼就會轉化成母乳作為嬰兒的主要食糧,媽媽們應該如何為子女吃得健康?
西醫偏向媽媽不用戒口,但有中醫師提醒,特別是坐月的媽媽若進食鹿茸、人參進補,就要留意嬰兒會否出現過燥熱的徵狀,可能需要暫停進補和調較飲食;母乳媽媽進食甲殼類海鮮等食物後,要留意嬰兒會否開始出疹等,視乎情況求醫協助。
以母乳餵哺嬰兒成為趨勢,但媽媽們應該如何為子女吃得健康?有西醫今日(25日)分享餵哺母乳須知,指母親可間中進食適量的蝦蟹,又可以喝咖啡、奶茶、檸檬茶,甚至少量酒類,盼解開母乳媽媽要嚴格戒口的誤解(另見稿:【母乳餵哺】母乳五大迷思 餵哺期間毋須嚴格戒口)。但原來從中醫的角度就不太一樣,如果嬰兒皮膚狀態、排便有異樣,很可能與媽媽進食問題有關。
產後進補小心太燥熱 BB便便太臭是警號
中醫師彭明慧解釋,媽媽的奶水由脾胃運化,脾胃是後天之本,即靠媽媽進食的食物轉化而成,形容猶如工廠一樣,放了甚麼原材料,產出的奶水就有甚麼營養。彭醫師解釋,不少媽媽產後喜歡以補陽的鹿茸、人參等補品進補,但如喝母乳的嬰兒出現大便乾結、大便臭、有口氣、多眼屎等徵狀,就可能是太燥熱,媽媽不再適宜繼續吃補陽補品。
另一極端,如果嬰兒大便稀爛,就可能反映母乳媽媽吃得太寒涼,例如吃了太多過涼的山竹、火龍果等;如嚴媽媽脾胃太寒涼,亦較難製造奶水。
有母乳媽媽吃薑醋後BB生油脂粒
彭明慧舉例指,早前有一名吃薑醋後餵奶的媽媽,一個半月大的嬰兒兩、三天內就起油脂粒和皮膚發紅、大便很臭,彭明慧解釋,薑醋偏溫熱,要視乎體質決定媽媽是否適合吃薑醋。
另一邊廂,不少媽媽生產後積極瘦身,彭明慧提醒,瘦身同時要吃得健康與均衡,特別是多進食易吸收和富蛋白質的食物,特別建議母乳媽媽喝蕃茄薯仔石崇魚湯,裡面含有蕃紅素、纖維、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崇魚湯同時能補虛。
若父母有過敏症狀進食要特別留神
彭明慧指,本港常見有敏感體質的嬰幼兒,如果父母其中一人或雙方有氣管敏感、濕疹、牛皮癬等過敏症狀,媽媽準備母乳時就需要戒口,小心吃雞蛋、牛奶、甲殼類海鮮和菇類等食物。彭明慧續指,如進食雞蛋和牛奶後,喝母乳的小朋友出現過敏狀症,就建議以瘦肉、魚肉和黃豆代替,以攝取蛋白質。
母吃完海鮮餵奶 BB出紅疹
彭明慧今日早上就接獲一名母乳媽媽求助,她本身有海鮮過敏和皮膚狀態欠佳,早前與朋友進食海鮮後餵奶,5個月大的嬰兒兩日後皮膚嚴重出紅疹。彭即時要求媽媽戒口,又建議嬰兒以中藥外洗,一般會用金銀花3錢、杭菊花3錢、蟬蜕2錢,以4碗水煲20分鐘後,抹身以降紅降癢。
此外,如果媽媽正服用西藥,如消炎藥、類固醇、精神科藥物都不適宜餵奶,彭明慧提醒媽媽們要留意藥物包裝上的建議,是否適合母乳媽媽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