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 放榜】喇沙尖子拒做「平庸醫科生」 選中文系、研粵語無悔

撰文:鄧穎琳
出版:更新:

DSE將於後日(11日)放榜,歷屆不少成績優異者均傾向選擇讀醫科或法律系,但畢業於喇沙書院的李謙諾,即使在文憑試中考獲32分(最佳五科成績)後,不但未有選擇讀醫,更無懼理科背景,選讀了中大的中文系。
回顧3年前的決定,他直言至今未有後悔,更認為若自己讀醫,只會成為「平庸的醫科生」,現在的他,平均每年獲10萬元獎學金,成為了家庭收入的一部分,他更期望未來成為大學教授,既可背起家庭經濟支柱的重擔,亦可鑽研粵語的精髓,為粵語留下一點足跡。

今年就讀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三年級的李謙諾,中學選修科以理科為主,卻在初中偶然發現自己對中文具濃厚興趣。(鄧穎琳攝)

今年就讀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三年級的李謙諾,畢業於喇沙書院,學校著重理學,選修科亦以理科為主,但他卻在初中時偶然發現自己對中文字的演變具濃厚興趣,並萌生要在大學讀中文的想法:「想試驗一下自己在中文有無天份」,與家人商量後,在文憑試中最佳5科成績考獲約32分(中、英文獲5**、通識、化學及經濟獲5*;數學及物理獲5)的他,入讀了中大的中文系。

回顧三年前的決定,李謙諾直言至今未有後悔,更比從前清楚自己的路。他指,有信心即使自己讀醫科亦能應付自如,但未必如讀中文般有熱誠及動力。

我好感恩無揀醫科,若然係讀醫,我相信自己只係一個平庸嘅醫科生......中文絕唔係其他人眼中嘅頹科,基本上每一科都有論文、中期考、期末考,但我享受呢個辛苦嘅過程,相信比起醫科,我對中文有更多熱情。
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三年級生李謙諾

到美國耶魯大學交流 發現外籍生精通廣東話、普通話

而大學一年級的交流經歷,更大大擴闊了他的視野。他稱,從前以為中文集中在中國或華人地區研究,但大一到美國耶魯大學任交換生時,才發現身處美國的「鬼佬」同學,除了英文,亦精通廣東話、普通話,以至法文等多國語言,而他們研究文學時,會涉獵到不同語言及語法的比較,令他明白研究中文、文學的學問淵博,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甚至外文亦要一一精通,始能對文學作品有深層次的認識及了解。

曾一度以補習天王為事業目標

在文學典籍中浸淫三年,一度以補習天王為事業目標的他,轉為以擔任大學教授為目標,期望可鑽研粵語。他強調,當初期望做補習天王,並非為了可觀的收入,而是希望扭轉本港學生不喜歡中文的看法;但到美國耶魯大學、英國劍橋大學交流後,他直言「志不在此」,他計畫到美國攻讀語言學或現代文學批評的博士學位,未來擔任大學教授,集中研究粵語,如粵語句末助詞的運用。理科生出身的他,更提出要對粵語進行統計,以系統化地方式研究中文。

我相信透過更多研究,先能保留特色,好似拉丁文嘅語言係死咗,但透過語言研究,我們至今都清晰知道拉丁文係點運作,有研究才可以保留到粵語嘅精華,係第2個語言好難找到嘅,普通話句末助語咁少。
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三年級生李謙諾

粵語教中文對同時學書面語及口語有益

對於本港不少學校採用「普教中」,他個人認為,粵語教中文可令學生同時學習書面語及口語,對語言發展更有益處。

至於就讀中大英文系三年級的鄧樂賢,她從少就讀國際學校,循非聯招途徑入讀中大,本身喜愛閱讀的她,亦熱愛寫作,更自撰了一本有關以憤怒掩蓋情緒的書,正在整理。她直言,期望未來可用文字揭露一些社會忌諱的事情,關心大眾的精神健康。

李謙諾及鄧樂賢均屬匯豐銀行獎學金的得獎者,他們分別會獲發5萬元的獎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