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生與死】護士術後極痛求藥反被醫護譏誇大 更懂為病人設想
醫護人員擁有專業知識,但病人的真切感受又能夠明白多少?瑪麗醫院深切治療部護士蕭姑娘(Kitty)一年前經歷生死時刻,接受風險極高的換心瓣手術,施手術前擔憂得哭崩;手術後感到痛楚無比達「10分」,向醫護要求止痛藥,竟被揶揄「未生過仔,知道咩叫10分痛?」使她深感受傷害。
蕭姑娘轉換角色,當上病人的種種辛酸,反助她工作時更懂得體貼病人:「唔好用自己角度judge(判斷)病人,因為所有人感受都唔同。」
蕭姑娘本身患先天性心臟病,自小出入醫院,嬰孩時已做人生第一次手術,至7歲再做心臟手術,胸口有條長長傷疤。一年前是她第3次再做大型手術,且是高風險換心瓣手術。這次手術讓她走過高山低谷,更明白生死。
醫生告知她,由於她以前已做過開胸手術,今次手術傷口出現黏連的風險增加,且有兩、三成死亡率。她憶述當時獲悉情況後感到「好震撼」:「那時好傻,連遺囑都寫埋。上手術枱之前喊得好緊要,嗰刻唔知醒唔醒得返。」
走過生關死劫的反思:唔好用自己角度judge病人
手術最終成功,但Kitty的傷口痛楚卻令她徹夜難眠:「以前會同病人講,痛梗係有,但到自己承受,先知係瞓唔着,痛到典來典去。止痛藥的副作用更會嘔得好厲害。」說到最大的反思,是她有次跟物理治療師商討,希望服用止痛藥,但對方叫她自評痛楚有幾多分,她認為有10分,豈料對方卻以「未生過仔,知道咩叫10分痛?」
Kitty深感受傷害,在康復過程中從病人的身份感受良多:「唔好用自己角度judge病人,因為所有人對痛的感受都唔同。好多事也不是必然。手上嘅東西也要珍惜。」
呢度係我熟悉嘅環境,想幫返有病嘅人
Kitty現時已重返工作崗位,每天照顧徘徊生死邊緣的病人,她自嘲是在「醫院長大」,兒時經常出入醫院接受治療。她受過醫護人員照顧的因,結成現時的果,「呢度係我熟悉嘅環境,想幫返有病嘅人。」手術痊癒後,她更懂得病人之苦,她不會對病人說「點解你咁渣架?」她會更深入了解病人的身體情況。
Kitty聯同十多位公立醫院深切治療部醫護人員、器官聯絡主任合作,出版書籍《心切治療.離去》,讓市民思考病痛、生死背後。
《心切治療.離去》一書由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贊助,由瑪麗醫院策劃。如欲索取此書,請登入 bit.ly/getonecopy 填妥表格,每人限取一本,團體另作考慮,查詢: endoflife.icu@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