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毅超稱科技園「包租公」形象已改變 冀推動AI、醫療科技新平台

撰文:黃靜薇
出版:更新:

科技園主席羅范椒芬將於今月底離任,由有「磅秤大王」之稱的查毅超接任。查毅超今日(24日)出席電視台節目,講述科技園未來的計劃,包括預留100億元建設醫療科技及人工智能(AI)兩個創新平台,他透過現階段未決定資金是否會「五五分」,需視乎創科局及創科署未來的政策,相信會給予機構興建實驗所及研究資助。

今年的預算案預留逾500億元支援創科發展,其中100億用於建設醫療科技及人工智能(AI)兩個創新平台。(資料圖片)

查毅超接受無綫新聞《講清講楚》的訪問時,提到以往科技園予人感覺是「包租公」,但現時形象已改為推行科創發展。

他希望上任後可與董事局、管理層,再有更多方向性和策略性計劃,做得更好,包括未來園區計劃興建七至十個關於醫療科技及人工智能(AI)的實驗室。

查毅超認為外界已不再認為科技園只是「包租公」。(資料圖片)

今年的預算案預留逾500億元支援創科發展,其中100億用於建設醫療科技及人工智能(AI)兩個創新平台,至於100億是否會平均分配於兩個平台,查毅超就表示要由創科局及創科署去制定政策,初步希望可吸引海外機構與本地合作,例如港大日前與巴斯德研究所於法國巴黎簽訂備忘錄,宣佈成立一所生物醫學研究中心,推動生物醫學創科發展,「個人嚟講,無話要偏重邊一樣。」

科研一般需時5年才見成效

他希望可透過與海外機構合作,培育本地的科研人才。但重申科研過程需時,綜合過往科研項目,最少都需時5年或以上,園方會適時交代進展,「唔可以咁界定一定係五年先見成果,的確有啲係長、有啲係比較短。」

而長遠的目標是否令香港可再工業化,他就稱視乎實驗室所得出的科研成果,長遠當然希望能推動科研產品化,「係咪所有研發都可以產品化呢?呢個唔夠膽講。」查毅超重申除了上述兩個新平台外,都會繼續推動五個科技群組,包括電子、精密工程、IT、生物科技及綠色科技,不會只側重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