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辯論】已收約3000份書面問卷意見 電話調查料8月開始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今日(7日)起開通網上問卷網站,全港市民均可在網上填選對18 個土地選項的取態,至於電話調查預計7月開始設計,料8月開始進行。對於坊間批評問卷設計變相要求市民「焗揀」夠1,200公頃,負責調查分析的港大學者白景崇就認為要在有限制之下,才可識別社會上大多數不傾向開發個別選項的意見。
土地小組於今日(7日)起正式開通網上問卷。主席黃遠輝透露,電話問卷7月開始詳細設計,及至8月具體執行。
負責調查分析的港大學者白景崇表示,無論是實體抑或是網上問題,所接觸到的市民也是願意及能作出回應的市民,並不能完全代表整體人口,所以電話調查有其重要及代表性。
市民不接受未知來電成阻礙
不過,電話調查仍然有其困難,因為現時有不少市民不願意接受未知來電,在缺乏基本認知及影片圖像輔助,未必能掌握全面的土地供應問題。
白景崇承認不論是實體抑或網上問卷,一樣無法杜絕刻意製造民意的問題,例如有市民同時填寫實體及網上問卷的重複情況。此外,由於公司大多數採用同一的IP地址,白景崇解釋假如是短時間提交異常數目及相同答案的問卷,就會識別及分開處理。
至於坊間批評小組要求市民「焗揀」1,200公頃,白景崇就解釋今次的公眾諮詢是要市民現實上為各項土地選項做取捨,而非投選理想的發展模式,所以要在有局限的情況下,才可識別出市民最不想發展的土地選項。
他以前特首曾蔭權於2012年進行的公眾諮詢為例,當年只要求市民在25個填海選址揀選,結果市民只會選取其中一、兩個,是無法得出大多數的共識。
黃遠輝就認為10 個土地選項提供超過3,000公頃的土地、600個多管齊下的發展方式,市民仍然有取捨空間,「只不過希望社會可以揀足1200公頃。」
民調視作一意見處理
此外,團隊會就每個渠道進行細分的統計,包括在網上搜集有關意見,對於任何有一定數量意見的主題,會在合適情況下列出正面及負面意見的數量。
至於坊間所做的民調,中心會視為一個意見處理;若以聯署的簽名方式,如可核實身份如中文全名,可當一個單位逐一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