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每周使用電子產品率 屬運動時間44陪 雷雄德:或致頸椎痛

撰文:黃偉倫
出版:更新:

智能電話已成為港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沉迷其中的「低頭族」,每日運動量則相應減少。香港浸會大學一項調查顯示,受訪家長整體平均運動時間為每周64.8分鐘,但使用電子產品的平均時間近48小時,為運動時間的44倍;至於其子女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亦較課餘運動時間多22倍。
浸大體育系副教授雷雄德表示,現今社會難免使用電子產品,但不能忽視運動的重要,否則「低頭族」的頸椎可能出現慢性病症。

調查發現,成年人每周使用電子產品時間為運動的44陪。(黃偉倫攝)

乳製品公司菲仕蘭委託浸大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於4月展開「香港家庭健康調查」,訪問429名年齡介乎21至70歲的受訪者,探討他們的子女、自身及家中年長人士的飲食及運動習慣。調查發現,兒童平均每周花約1546.2分鐘於電子產品,但課餘的運動量每周只有66.4分鐘,相差約22倍。至於家長方面,整體平均運動時間每周為64.8分鐘,但使用電子產品近48小時,為運動時間的44倍。

世界衞生組織建議,5至17歲兒童及青少年,應每日累計至少60分鐘的中等到高強度體能活動。不過調查亦發現,除了每周80分鐘體育課,受訪家長表示,其兒女每周平均只有66分鐘運動,即較世衞建議的少65.1%。另外,有55%家長認為子女運動量不足,其中80.6%認為原因與太多功課有關。

調查:家長每周只做65分鐘運動

世衞建議18至64歲的成年人,每周需至少做150分鐘中等強度帶氧活動,或至少75分鐘高強度有氧體能活動。但調查亦顯示,不少受訪家長每周只做65分鐘運動,較世衞建議少56.8%。另外,73.5%家長表示生活忙碌而欠缺時間運動,74.7%認為退休後,有更多時間做運動。

雷雄德表示,現今社會難免使用智能電話,但最重要是不要沉迷,與運動之間取得平衡。他續指,充足的運動為強健身體的基礎,運動可協助骨組織形成,令骨骼更強壯,亦可預防骨質疏鬆;相反,如長期做「低頭族」,會對頸椎構成龐大壓力,如放上啞鈴,久而久之出現痛症。他建議,兒童應多參與「跑、跳、擲」的運動項目,令心肺、骨骼、肌肉等可全面發展;成年人亦要多抽空做運動,並笑指平日乘坐港鐵時,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自己會爭取時間以扶手做提臂伸展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