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年家庭幸福感偏低 學業工作壓力大 單身人士慘過離婚喪偶

撰文:陳晶琦
出版:更新:

本港近年多宗家庭慘劇及虐兒事件接二連三發生,香港家庭幸福情況成為社會關注的議題。香港家庭福利會日前進行「香港家庭幸福感調查2018」,調查結果發現整體幸福感達72分,和去年調查持平,惟單身人士的家庭幸福感偏低,甚至比離婚、分居或喪偶人士更低;年齡30歲以下的受訪者,礙於工作及學業壓力,幸福感同樣較低。

香港家庭福利會社會工作顧問駱慧芳(中)建議政府在政策上加入家庭友善措施,以推動家庭精神幸福。(陳晶琦攝)

香港家庭福利會於今年3月23日至4月12日,以隨機抽樣方式,透過電話成功訪問超過1000名15歲以上、與家人同住的受訪者,並在家庭溝通、父母教養、精神幸福感、物質幸福感及整體幸福感等五個範疇,量度受訪家庭的幸福感。

調查結果顯示,整體幸福指數為72分,與去年的調查結果相同,且其他範疇錄得的平均分亦與去年相近,顯示過往一年香港家庭在生活各方面,沒有明顯變化。

單身人士各範疇得分均最低 比離婚喪偶嚴重

但個別群組的幸福感明顯較差,如調查結果發現,單身人士的家庭幸福感偏低。不論在家庭溝通、父母教養、精神、物質及整體幸福感等五個範疇均得分最低,相比起離婚、分居或喪偶人士還要低。

香港家庭福利會社會工作顧問駱慧芳解釋,由於單身人士於社會上得到的資源較少,社會大多假設此群組人士憑工作已能賺取收入、能夠自理,故分配資源時未必會優先考慮單身人士。惟近年可見,遲婚、未婚的趨勢上升,故建議政府及各界考慮增加對單身人士的援助。

年輕人士幸福感偏低 且最感到有精神壓力

調查結果亦顯示,超過八成30歲以下的受訪者,感到有精神壓力,當中表示壓力大多來自家庭以外的問題,如學業及工作等,而「20至29歲」的人士幸福感亦較其他年齡層偏低。

就讀中大社工學系一年級生方包,分享自己過往在家庭方面承受不少壓力。(陳晶琦攝)

大學生:與年青人相處 要讓他們感到家是避風港

就讀中大社工學系一年級生方包,成長於單親家庭,自小家中管教嚴厲,母親不論在起居飲食、甚或是學習日程都會為他安排一切,卻導致方包感到無比的壓力。「小學一星期有三日打羽毛球、星期五學英文,仲有珠心算、畫畫、數學等興趣班;中四開始放學後補習,由下午3時至晚上12時,一日有3個補習班要上。」

但物極必反,方包自中學起開始不願意跟從媽媽的指示並開始反抗,「唔想去補習班就會作理由唔去、佢叫我做啲野,會唔聽走去打機。」直至方包經歷與女友分手,方讓他感到母親對自己的關心,母子關係終得改善。「當時wtsapp阿媽,不但沒有責怪,仲話煲湯等我返黎飲。」

方包表示,與年青人相處不需要給予太多物質,有時候抽空共進晚餐並多作溝通,已讓他們感到家中才是避風港。

退休公務員Irene(左)表示,過往與母親關係普通,惟改變自己、開始嘗試與母親溝通,關係終得到改善。(陳晶琦攝)

家庭幸福三關鍵:包容 接納 少批評

與年邁母親、丈夫及女兒同住的退休公務員Irene分享,過往抗拒與年邁母親溝通:「覺得佢好麻煩,成日批評投訴,唔想同佢傾偈。」惟退休後,開始改變自己並嘗試踏出第一步,與母親關係大大改變,「宜家會同佢落公園賞花,仲好期待同佢傾偈。」Irene重申,所有的改變需由自己開始做起。

香港家庭福利會社會工作顧問駱慧芳建議,包容、接納及少批評是關鍵,在日常生活中為家人喜歡吃的小食、鼓勵字句亦有助提升家庭幸福感,同時亦建議政府在政策上加入家庭友善措施,以推動家庭精神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