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堂屹立八十載 為窮人義診 政界名人、演藝明星皆座上客
1941年,日本侵華的戰火蔓延至香港,一位中醫師無懼砲火煙硝,隻身揹上藥箱,忙碌地穿梭在九龍城寨的大街小巷,免費為貧困的病患看診。這位仁醫就是「大和堂」參茸藥行的老中醫師鍾伯明,行醫濟世一甲子,是當地街坊心中的「再世華佗」。
春去秋來、物是人非,醫館經歷三代人,終在去年中結業,即將轉型為咖啡室,店內的百子櫃、藥瓶都已完成歷史任務,日後成為古董擺設。
年逾60歲、嬌小的鍾潔儀是鍾伯明的唯一女兒,家中排行第四,卻從未得到父親教授醫術,「我是女兒嘛,那時阿爸只教兄長中醫。我連把脈也不懂,只是跟從哥哥學了執藥。」不過,她長大後卻成為東華三院的護士,延續醫學世家的命途。她不敢抱怨父親的「重男輕女」,然而每說起父親工作情景,眼神總會流露尊敬:「他以前很勤奮,早上8時就看診,至下午4時休息10分鐘,到樓上休息一下又回到店舖,再工作到晚上9時。全年無休,甚至年初一也看診,我們很少接觸他,也沒有什麼家庭樂。」
鍾伯明於1940年從廣州來港,手執醫師牌照,被「大和堂」當時的鄧姓老闆聘用,及後接手醫館經營。鍾潔儀說,父親從小教導7個子女,做人不能貪心,要腳踏實地,「有時看到衣衫襤褸的病患,或知道他們很窮,阿爸都不會收錢。」
「食燒鵝」勸戒口
醫館每日約有200人看診,遇上「不聽話」的病人,鍾伯明就以玩笑警戒:「有病人問可以吃什麼,阿爸就會說『食燒鵝』啦,意思是要戒口。」
醫館以前舖後居經營,穿過店內掛有金漆招牌「大和堂」的木櫃,後方就是鍾老醫師看診的地方,而墻上掛有執業照、感謝狀及牌匾,當中有珠寶商周生生已故創辦人周君令的親筆聘請狀,聘請鍾伯明為其公司的常年醫師顧問。鍾潔儀透露,昔日不少政界、明星也找父親看診,惟部份病人已作古,她也不願說出對方姓名。
醫館多年來未有裝修翻新,深啡色的百子櫃比鍾潔儀還要老,她仍記得百子櫃的第一列第四格,放有青平、桂皮,下一格是小茴和大茴,每格的藥材,仍在她腦海徘徊。
醫館開業以來,經歷過三代人接手經營,至去年中最終結業,未來將改造為懷舊咖啡室。鍾潔儀坦言,作出轉租的決定很困難,但奈何四個兄弟長居海外,自己也年事已高,無力經營中醫館藥行,「不捨得也要捨得,但希望這裡的舊古董能保留下去。」
「大和堂」將於5月2日關閉裝修,市民可於以下時間前往參觀:
日期:4月27日(星期五)至5月1日(星期二)
時間:11:00-19:00
地點:九龍城衙前塱道24號地下「大和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