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科顧問護師】入行30載 變走恐懼撫平心靈 陪病人打硬仗

撰文:朱韻斐
出版:更新:

恐懼,是癌症病人其中一個大敵,來自疾病本身、誤解甚或是家庭關係裂痕。瑪嘉烈醫院腫瘤科顧問護師蔡燕萍入行30年,翻閱過無數人生故事,悟出化解恐懼之道。有乳癌病人受嚴重痛症困擾,解鈴還需繫鈴人,蔡姑娘洞察病人最痛的其實來自與丈夫的關係,透過梳理一段愛情醫病。甚至身處21世紀仍還有病人認為癌症是傳染病,恐懼傷害至愛而逃避家人,蔡姑娘撫慰這班驚恐又受傷的心靈,助他們振作向前走。
【公立醫院顧問護師系列之一】

蔡燕萍自1995年加入醫院管理局參與腫瘤科工作,現正擔任瑪嘉烈醫院腫瘤科顧問護師。(高仲明攝)

身型偏瘦削、溫文爾雅的蔡燕萍從小體弱多病,經常出入醫院,當年護士們溫柔呵護安撫了燕萍,更讓她立志成為「白衣天使」。蔡燕萍1988年於護士學校畢業在私營機構服務,至今入行30年,其中有23年,即1995年起加入醫院管理局參與腫瘤科工作,現正擔任瑪嘉烈醫院腫瘤科顧問護師,其中一項工作是「驅魔」,驅除心魔。

恐懼,是癌症病人其中一個心魔,來自疾病本身也可能來自誤解。蔡燕萍不時聽過有癌症病人怕接受放射治療後,身上帶有輻射會影響家人健康;更有病人還認為癌症是傳染病而不敢接近家人,擔憂「啲孫咁後生,如果因為我影響他們健康怎辦?」蔡燕萍耐心逐一解釋癌症非傳染病、接受放射治療後會確保病人不帶輻射離開病房等,釋除誤解也讓他們放下內疚。

蔡燕萍會與病人個別面談,了解他們的需要並協助疏導情緒。(受訪者提供)

梳理病人的愛情故事 提供全方位護理

蔡燕萍數年前遇上一名乳癌女病人受嚴重痛症困擾,丈夫來訪探病時,她的痛楚更是變得異常激烈並大發脾氣,引起蔡燕萍關注。經過耐心面談,病人吐露內心真正恐懼是被丈夫離棄,反覆問自己「如果我好咗,老公會唔會冇咁照顧我?」卻不敢向丈夫吐露心事。

蔡燕萍自薦成為「夫婦輔導員」,她解釋「夫妻之間也很難講感情事,特別是生病後好像形成了牆無法好好溝通,做中間的橋樑能幫助他們解開心結。」三人會面讓丈夫首次了解太太的擔憂,更承諾會好好照顧太太,說「結婚咁多年,唔會因為外表唔再靚離開你,會一直陪在你身邊!」太太鬆一口氣,也因解開心結而明顯減輕痛症,很快就出院,與丈夫一起度過剩下的時光。

由協助病人接受患病、治療期間副作用的護理、如何回到社區生活等,都需要腫瘤科護士提供護理服務。(高仲明攝)
蔡燕萍說「每個病人背後的故事都不一樣,要有敏銳的心體察病人所有需要,例如家庭的支援,為他們度身訂造護理方案。」(高仲明攝)

為一個病人破例

恐懼,也很可能來自療程。曾有30多歲男病人極度害怕化療,一踏入治療中心就開始不斷嘔吐,蔡燕萍決定破例安排男病人在臨床心理學家的辦公室內化療,心理學家一邊協助病人做放鬆練習和聽音樂,病人最後順利完成化療療程。

一百個人有一百個故事,腫瘤科護士陪伴癌病人打硬仗,由協助他們接受患病、治療期間副作用護理、如何回到社區生活等都需要護理,護士就要設計一百種治療方案。蔡燕萍認為,做腫瘤科護士最需要有敏銳的心,說「每個病人背後的故事都不一樣,要有敏銳的心體察病人所有需要,例如家庭的支援,為他們度身訂造護理方案。」

初初做腫瘤科,很多病人認為生腫瘤等於判死刑,比較悲觀。現在未必適用,可選擇的藥物很多、副作用減少,很多治療可在門診和日間化療中心做,病人能維持生活質素和家人的關係。我不覺得腫瘤科是灰暗的專科,我們看見病人如何面對疾病、治療的勇氣,這條路一點都不容易,在他們身上學到很多。
瑪嘉烈醫院腫瘤科顧問護師蔡燕萍
蔡姑娘認為,「我不覺得腫瘤科是灰暗的專科,我們看見病人如何面對疾病、治療的勇氣,這條路一點都不容易,在他們身上學到很多。」(高仲明攝)

註冊護士入職醫院管理局兩年,便可經直屬主管推薦入讀護理深造學院的腫瘤科專科課程,至今已有逾100名護士修畢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