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分析】每年爆水喉「漏走」5億公帑 政府懶得有道理?
申訴專員公署昨日(4月17日)報告指出,香港水管爆裂問題未得到有效改善,總體滲漏率為15.2%,遠比新加坡的5%為高。要是將滲漏率與星洲看齊,則可每年省回9,600萬立方米的食水及2,700萬立方米的鹹水,並省下約5.3億港元。
香港政府一直認為,香港的水管滲漏情況在發達地區之中處於中游,並不算特別嚴重。而事實上,自政府十多年前推出計劃改善水管結構後,滲漏確是有所改善,所以也不打算繼續推行。而參照日本的經驗,透過更大規模地更換水管從而降低食水滲漏率,就要背負高昂的成本,因此政府的看法亦有一定道理。
其實政府3年前推出智管網計劃,希望用更智能化、更具效益的方式管理水資源,減少滲漏。然而智管網進度不佳,政府亦未有其他方式追蹤滲水和爆水管的高危地點,致使今日滲漏率未能更進一步改善。
90年代爆水管嚴重 政府大規模更換
香港政府對上一次推出大規模更換水管計劃是2000年。政府有見自90年代起水管老化嚴重,滲漏率逾25%,更時有大規模爆裂,於是推出「更換及修復水管工程計劃」,在15年內更換及修復約3,000公里老化水管,每年平均更換200公里水管。以香港水管網絡全長約8,000公里而言,即每年更換整體供水網絡2.5%的水管。
工程成效也算不俗,計劃於2015年完成,98%的目標水管都順利更換。2000年全港有2,538宗水管爆裂、22,428宗滲漏,去年已大降至88宗爆裂、8,512宗滲漏,總體滲漏率為1成半,減幅十分顯著。所以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今年2月回應立法會提問時,就表示香港水管滲漏率與其他發達國家或城市比較屬中游水平,已比加拿大蒙特利爾、意大利羅馬及英國利物浦和愛丁堡低。
可是誠如申訴專員公署報告而言,這個數字顯然仍有很大改善空間。所以一直有聲音要求政府再進一步更新水管,將其他未有更新的水管一併納入更換範圍,不過這就要考慮成本問題。
東京每年換5%水管 滲漏率低於3%
以日本東京為例,戰後當地的水管建設同樣面對老化損毀問題,1960年滲漏率達23%,政府於是在1966年起實行大型的更新水管工程,一年更換5%的水管,這亦意味,政府每20年就會將所有水管重新換一次,持續保持水管不致老化。至1990年,當地的滲漏率降至10%,2010年降至3%,近數年一直保持在2%至3%左右的水平,是全球低位。
不過項目的價錢也相當貴,整系列的水管更換工程,由1966年到2016年,政府就耗資約2萬億日圓,以現時的匯率計,差不多是1,500億港元,涉及更新及增建一共約3萬公里的管線。
當然由於匯價和通漲等因素,工程成本可以相當浮動,而東京和香港的地形、道路設計、工程性質等都有分別,不一定能直接比較,但可以用以下的參照點:水務署當年更換3,000公里管線的工程,耗資約236億港元。如果一併將另外5,000公里都更換,按比例粗略推算,即近400億,若再連同通漲,絕對不止這個數目。況且要追上日本每年換5%水管的速度,即要把水管更換的進度推快1倍,工程負荷更加重,道路工程也只怕沒完沒了。
以智管網代替大規模換水管 合符成本效益
正由於全面更換水管成本高,而大規更換水管本身也會對附近交通、民居造成影響,相比之下任由食水滲漏看似「除笨有精」,因此政府一直不主張繼續推行。黃偉綸去年就明言:「隨著科技進步以及整體政府供水管網狀況的改善,建立『智管網』較繼續大規模更換及修復水管更具成本效益。」
所謂的智管網,簡單而言是一個監測用水的智能系統,水務署會在全港劃分2,000多個區域,分別設立監察裝置,記錄供水系統的水流量、水壓變化等數據,並利用系統作分析,找出不正常或可疑的地方,讓署方及早、有針對性地修補有問題的水管,提防滲漏。政府在2015年宣布推出這個系統,耗資約2.4億。
進度不佳 兩頭不到岸
智能化管理水資源的確是趨勢。葡萄牙里斯本也在90年代起,建立了類似智管網的監測系統,仔細監測供水系統的數據,結果滲漏率由1990年的23.5%,降至2012年的8%;新加坡也有類似的系統,至2016年已在11個供水分區設置531部感測器,深入不同小區追蹤數據,並會發出異常警報。
只不過在香港,3年下來智管網的進度未如理想。截至去年12月,智管網只完成設置1,100個監測區域,據水務署內部評估,系統要到2023年才可全面設立及運作。
結果,政府既沒有大型更換水管工程修補漏洞,智能管理系統也不能全面設置運行,亦沒有其他方式監測高危的食水滲漏和爆喉地點。今次申訴專員公署報告指出水務署「沒有重點監察和跟進爆喉熱點」,正正是欠缺監管的體現。
水管爆裂和滲漏的成因繁多,老化、外在工程、水壓、路面交通、土質沉降等等都可成為原因。就此,申訴專員公署已經向水務署提出多方面建議,如提高破壞水管罰則、訂立清晰準則劃分較易遭破壞的水管等等。多管齊下,才能全面減少食水滲漏。
水是珍貴的資源,眼見每年1億多立方米的食水漏掉,不單單是公帑流失的問題,亦是一種極奢侈的浪費。既然已知智管網至少要數年後才能建設完成,政府又是否要再深入考慮各種短期措施,派人探查本港各處的水管,率先找出和修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