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普查不止是場科學實驗 還是生命教育

撰文:羅俊文
出版:更新:

樹麻雀體型細小,不被人注目,但城市裡每個角落都有著牠的蹤影,你對牠的認識有幾多?為了解本港樹麻雀數目及習性,香港觀鳥會下月8日將舉辦全港首個麻雀普查日,屆時500名普查員會到全港18區「數麻雀」,由於參加者中只有少部分具觀鳥經驗,觀鳥會今日率先舉辦一場訓練日,為普查員做好準備。有帶同幼女參加活動的父親感慨,城市人生活節奏急促,忽略身邊事物,認為「數麻雀」不單止是一場科學實驗,還是一堂打開眼睛看世界的課。

樹麻雀雖然在港常見,但一直以來都無專門針對樹麻雀的數據庫,牠們在港的數量及分布等資料都不完整。(資料圖片)

啡色背部帶有黑斑點,兩邊面部及喉嚨有黑斑,牠是樹麻雀,也是本港最常見的鳥類之一。正因為常見,樹麻雀不似瀕危鳥類黑臉琵鷺般受保護,更無人關注數量及習性。香港觀烏會將於5月8日舉辦「全港麻雀普查日」,屆時500個普查員將被安排到88條約1公里指定路線,紀錄麻雀數量、行為及鳥巢位置等。

余日東稱,樹麻雀為人熟悉,形象入屋,是今次活動反應熱烈的主因。(江智騫攝)

普查技巧:與樹麻雀保持距離

由於是次普查著重「公民科學」,即使無觀鳥經驗的市民也可參加。但參加者總不能「空槍上陣」,該會今日(4月23日) 率先舉辦一場訓練日,提供一場技術講座,並安排200多名參加者實習一次,記者今日隨隊到九龍塘廣播道做模擬普查。隊伍由觀鳥會研究經理余日東帶領,他邊行邊教授觀鳥技巧:「普查員盡量用望遠鏡觀察,不要太接近樹麻雀,否則會令牠們亂飛,有機會計錯數。」「除了數目,大家還要觀察下麻雀行為,不要以為麻雀只會進食及休息,牠還會飛翔,嗚叫,求偶等,所有都要紀錄。」

他語重心長提醒,5月8日當天,普查會於7種土地用途進行,大家一般以為工業區及商業區最難找到樹麻雀,普查較難做,但余日東說其實是錯覺。他解釋,樹麻雀數目愈多,統計難度則愈高:「公園其實先係最難數,因為公園地方麻雀數量多,隨時飛到唔同地方。」

余日東(左一)帶隊教授觀鳥及普查技巧,為5月8日的普查日做好準備,參加者大讚活動獲益良多。(羅俊文攝)
徐小妹妹跟隨父親接受麻雀普查訓練,她稱「數麻雀」最困難地方,是麻雀靜止不動時難以找到牠們。(羅俊文攝)

參加者:多留意身邊事物

徐先生今日帶同9歲女兒數麻雀。他稱今次活動除了具教育性,也可與女兒共享天倫樂。他指,麻雀是種既陌生又熟悉的鳥類:「每日都見到麻雀,但你唔會留意佢。」經過今次活動,除了獲得觀鳥的實戰經驗外,也令他日後更留意身邊不起眼事物。

普查員需將普查期間的所見紀錄低,包括樹麻雀數目、行為及巢穴位置等,統統都是麻雀數據庫中的重要資料。(羅俊文攝)

「數麻雀」是科學實驗 也是環境教育課

觀鳥會安排的路程雖然只有一公里,平常步行15分鐘便完成,但如果到仔細觀察樹麻雀,需整整一小時才完成。今日同行的30個參加者當中,有人在1小時內發現十多隻麻雀,也有人發現30隻。余日東認為誤差較大,主因是參加者欠缺經驗,但有關結果仍可接受。總結訓練日成果,余日東大讚參加者反應熱烈,又指雖然大部分參加者雖無觀鳥經驗,但經過指導,普查結果仍是科學化,而更重要的是,活動成功引起市民對自然環境興趣,他認為是一場成功的環境教育課。

樹麻雀體型嬌小,身上亦無鮮豔羽毛,通常不受人注目。(江智騫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