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綸到大潭水務文物徑參觀 指大潭成為香港公共供水重要里程碑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今日(15日)發表網誌,稱早前邀約水務署署長黃仲良到港島大潭水務文物徑,探索大潭水塘逾百年的香港水務歷史。他表示,整個大潭供水系統共4個水塘,總容量達830萬立方米,系統歷時35年才完成工程,工程橫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期,成為港島增加供水的重要來源。
黃偉綸表示,政府於1883至1917年間為解決巿民飲用水需求,實行大潭供水計劃和大潭篤供水計劃,建造了多個水塘及供水系統。直至2009年,大潭水塘群及其他5個戰前水塘,共41項的水務設施被列為法定古蹟。水務署同時開闢5公里的大潭水務文物徑,以方便市民遊覽水務古蹟。
昔日香港規模最大的水壩建築物
黃偉綸表示,於大潭上水塘及副水塘中,可遠眺一個由花崗石及混凝土建造的水塘水壩。水壩建於1888年,是昔日香港規模最大的水壩建築物。水壩最初高90呎,為擴大水塘儲水量,政府在1897年將其加高10呎。
同時,他亦參觀了大潭中水塘及遠眺大潭篤水塘水壩。他指出,大潭供水系統至今仍有運作,未經處理的水會由大潭水塘群輸送到紅山濾水廠處理,再供應至紅山半島和赤柱地區。
「群帶路」路名因村民而起
他又指,於大潭副水塘附近的郊遊徑中,有一座刻有「群帶路」三字的花崗石碑。他解釋,路名的由來相傳一位名叫「阿群」的村民,帶領在赤柱登岸的英國人翻過山嶺,途經此路至現時中環一帶做生意。
此外,於舊十元的紙幣上,亦印有稱為「阿群帶路圖」的圖案。圖中繪畫了一艘中國帆船和一艘英國商船,背景為維多利亞港和九龍半島,亦描繪華商與英商洽談生意的畫面。
大潭篤水塘水壩為當年「亞洲第一壩」
他又指,港產片《寒戰2》曾於大潭篤抽水站取景。抽水站始建於1904年,最初安裝有蒸氣推動的水泵,將大潭中水塘未經處理的水,輸送至當時位於中區半山亞賓尼道的沙濾池處理。隨着大潭供水系統中最後的大潭篤水塘建成,抽水站在1917年後擴建至現今模樣。
此外,他稱興建大潭篤水塘的主水壩,為當時遠東最大的水壩工程。當時由總工程師Daniel Jaffe負責設計及監督,於1917年完工,歷時五年。不過,他在水塘落成後三年便去世,現時灣仔的Jaffe Road(謝斐道),亦是當年政府為紀念他而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