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通車之便 能洗脫「大白象」工程污名?
歷時逾八年施工的千億工程港珠澳大橋,最快今年中通車。大橋無疑便利三地居民穿梭往來,形成「一小時生活圈」,對三地以至整個大灣區居民生活及經濟發展將有重大影響,貨運業界、學者及居於內地的港人均予以正面評價,企盼早日通車。大橋會帶來什麼效益,快將揭曉。(港珠澳大橋系列三之一)
46 歲的施美景是香港動漫畫協會副會長,九歲時隨家人由福建移居香港。施美景醉心動畫製作,早年曾為日本和歐美地區的動漫公司做代理,2004 年決定建立屬於自己的動漫品牌,在珠海創立火車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帶領團隊成功創作了《巴布熊貓》、《巴布成語系列》、《幻游記》、《魔幻木偶》等原創三維動畫片。
施美景在珠海、成都與北京均設有公司,他早於2002 年在香港東涌置業,翌年則在珠海拱北買樓。現主要居於內地的他,每月僅返港一次,交通費時是一大原因:「現時珠海坐船返港,抵達碼頭由尖沙咀再坐港鐵去東涌,需時兩、三小時。」
「等了大橋通車很多年!」遊子在外發展,心繫家中年邁父母,他企盼大橋早日通車,想的是日後往返港珠兩地更方便,可以頻密返港陪伴兩老。此外,其珠海公司團隊現僅有約五名員工,大橋通車後計劃擴充珠海業務,並在香港招聘人手。
現時駕車由香港前往珠江西岸,最近要經虎門大橋,但車多繁忙,塞車成了常事。興建大橋連接香港及珠海的構想,可追溯至1983年合和集團主席胡應湘向珠海市提出,當時稱為伶仃洋大橋。這項計劃未能成事,但胡應湘沒有放棄。2002 年,他重提興建港珠澳大橋的計劃,得到首任特首董建華表態支持,大橋終得以提上中央政府討論,三地政府亦正式展開籌劃。
經歷三分之一個世紀,這座大橋終通車在即,日後提供多一個選擇予珠三角居民,大大縮短穿梭三地的交通時間。舉例,現時由香港往珠海需要至少三小時,日後最快車程縮短至半小時,令區內得以實現「一小時生活圈」。
貨運業謀減價挑戰河運
施美景看重的是大橋可將他、他的事業和父母更緊密聯繫起來,而商界看重的,是大橋的商機。香港貨運業看好大橋帶來的「紅利」。香港陸路客貨運輸業議會主席蔣志偉形容,「有橋就有商機」,將通車視作貨運業中興機遇。現時香港與珠三角西部九成貨運以水路為主,內河船載貨量大、成本較低,但蔣志偉認為,隨着大橋開通,陸路運輸將具優勢,更稱會減價攻區內貨運生意。
目前香港與珠江西岸陸路貨運主要由葵涌碼頭出發,經皇崗口岸或深圳灣口岸進入內地,取道虎門大橋「兜大圈」往珠海中山一帶,來回行車距離約400公里;大橋通車後,由葵涌碼頭開車往珠海只不過是100公里之內,加上主要是快速公路,塞車可能性大幅減少,燃油成本可望減半 ,行車時間亦節省至少一半,「現在貨櫃車一程收(貨主)5,000元,時間來回要一天,雖然比內河船快兩、三日,但始終較少人用陸路運輸,除非貨主時間緊迫。(大橋)通車後收費可以七折,即3,500元,能與內河船競爭。」
令蔣志偉感憂慮的是司機荒問題,因為目前貨櫃車司機平均年齡超過55 歲,部分更逾65歲,已形成一個「計時炸彈」,「我都害怕!人始終是人,會退化,駕駛60 呎長車,瞻前顧後,可能會打瞌睡而發生意外。」陸路客貨運輸業議會建議當局盡快輸入外勞司機,否則未來沒有出路,但蔣志偉強調聘請司機時仍以港人優先,不會出現「打爛港人飯碗」的局面。
不過,香港付貨人委員會執行總幹事何立基對蔣志偉的說法有保留,他認為水路成本較低,十萬火急才會選擇陸路運輸,因此即使大橋開通,貨主選用哪種形式運貨,仍會以時間、落腳點及成本作考量。
專門研究珠三角運輸、地理多年的城市大學商學院客座副教授王緝憲指出,整個珠三角的工業發展得七七八八,廠商亦遷至更內陸地區,故相信大橋通車對貨運業的直接影響不太明顯。他更看好的是旅遊業前景,舉例:「內地、東南亞遊客可以在一日之內,前往澳門賭場、迪士尼、昂坪等區內主要景點,非常方便,對旅客亦有吸引力。」
本港旅遊業逐步回暖,整體訪港旅客有所增長,尤其是內地訪港旅客正回升。香港旅遊業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預料,港珠澳大橋開通初期,約有一成內地團會改經大橋來港,暑假期間則增至近三成。「內陸城市的市民近乎未見過海,港珠澳大橋作為景點有其吸引力。加上(現時)來往珠海、中山多是坐船,屆時陸路車程縮短,相信車費亦減少。」
目前內地已推出不少港珠澳大橋的旅行團,查詢反應熱烈。此外,崔定邦指近年多了港人參加內地短途遊,「珠海的溫泉、長隆度假區大受歡迎,屆時大橋通車,港人到珠海、中山等地會增加一半人數。」不過,他擔心香港口岸的旅遊巴停泊位置不足,「預留給旅遊巴停泊位僅八個,對業界有壓力。即使皇崗口岸有20個停泊都不夠用。」他建議租用欣澳停車場,給旅遊巴使用。
貿發局:利增拓國際市場
大橋對貨運業的影響仍是未知之數,香港貿易發展局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黃醒彪持正面看法,他指本港製造、物流、旅遊、服務等行業,均可受惠大橋通車,而覆蓋範圍不僅限制於珠江西部,本港商戶可藉大橋之助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他舉例指,經空運到港的半製成品,可透過大橋運送至珠江西部裝嵌加工,之後再運回香港機場轉運到國際。2017 年,香港總出口值達38,759億港元,其中25,674億港元為電子產品,佔整體出口約66%。
至於有什麼因素會影響大橋的使用率,黃醒彪坦言「大橋過路收費是一個考慮因素」,如當局能降低收費,自然能吸引更多人使用,但暫時未有留意到業界對收費有太大反對意見。另外,大橋開放時間、三地的配套設施等,都可能左右使用率。
中山、珠海樓價先動
每逢有大型交通基建落成,均會帶動區內經濟,樓價升值可說是其中一個指標。大橋通車效應吸引一眾本港投資者或有意北上置業兼退休人士,珠海及中山樓價近年升溫熱炒。有房地產顧問公司的報告顯示,在過去兩年,大橋效應帶動珠海平均樓價累升28%。中原地產中國及海外項目部營業董事許大衛表示,中山平均樓價近年已由每平方米6,000元人民幣(即每平方呎690港元),升至1萬元人民幣(即每平方呎1,151元),較高級豪華的單位更由每平方米2萬元人民幣(即每平方呎2,303港元),升至3萬元人民幣(即每平方呎3,155港元)。
港人在珠海與中山置業受制限購政策,即非該市戶籍居民須繳納所得稅或社會保險證明,門檻較高,但由於商業大廈改裝而成的服務式住宅不受「限購令」管制,不少港人循此途徑投資。
許大衛指,港人對珠海、中山樓有一定需求,其公司每月至少收到約20 個有關投資當地樓宇的查詢。俊耀房地產中介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守信亦指,在港舉辦的中山「睇樓團」每星期開辦一團,每團平均25 人,反應熱烈,主要是熟客報團。
推動大嶼山北部發展
隨着前往珠海的交通更便利,部分因土地不足難以在港發展的項目,例如設立遊艇泊位、航空訓練中心等,可能落戶珠海、江門。王緝憲甚至認為,在港覓地設分校有困難的國際學校營辦商,日後大橋通車,大可考慮到珠海辦學,「父母在香港上班,子女入讀珠海的國際寄宿學校,周末雙方要見面亦較方便。」
回到香港,港珠澳大橋對港的具體經濟效益如何?港府在2016 年12 月公布《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大嶼山將成為香港未來發展的重點地區。王緝憲預期,大橋通車可為大嶼山北部帶來更多寫字樓、商業設備的落成,他相信有不少內地機構會有興趣在東涌設立辦公室。
作為大灣區發展重要基建,港珠澳大橋往往會令人想到「中港融合」。大灣區與世界上其他都會經濟區最大分別在於,港澳兩地與內地奉行兩套不同的政治、法律與社會體制,不少港人對灣區經濟融合存疑,甚至抗拒。
由內地來香港近30 年的王緝憲深深體驗到香港的優點,「法律、各種體制環境,大家都守規矩」。這亦令到他和其他內地學者、部門交流時有更深體會:「內地官員講『大灣區一體化』可能覺得很平常,但我會向他們解釋香港人會對這些詞彙有很大反應,擔心難以維持一國兩制,所以要盡量化解雙方的誤解。」王緝憲認為,最好的解決方法,始終是讓雙方有更多交流,「無論好的、壞的都親身體驗,中、港兩地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認為大橋通車可以方便雙方往來,潛在效益「現時難以預測」。一切如何,很快就會見到。
上文節錄自第105期《香港01》周報(2018年4月3日)《港珠澳大橋通車之便 能洗脫「大白象」工程污名?》。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敬請留意4月3日(星期二)出版的第105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