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70年代現煙、酒貪污換交易? 廉署推防貪指引教勿墮法網
香港被譽為美食天堂,去年本港餐飲業營業額達至1,130億港元,一旦因貪污而令質素下降,會影響香港的國際聲譽。有餐飲業界人士指,曾聞70年代「拎支煙、拎支酒」入廚房,掌管選購食材的人收受利益光顧相熟公司入貨,反映食材採購由於較難量化而成為貪污溫床,惟現時「人治時代」已經完結,餐飲業界已引入系統化管理,經過多重審批及招標而下最終決定,而廉政公署亦推出餐飲業防貪實務指南,讓業界人士參考制定防貪措施,留意異常情況。
餐飲業是本港並其中一個重要行業,有約24萬人為此行業工作,佔總勞動人口6%,去年餐飲業的採購金額更達至360億元,然而食材採購卻是舊時的貪污溫床,翠華集團、香港餐飲聯業協會主席李遠康指,以往70年代由於無誠信文件的概念和系統化管理,採購食材多由廚房大廚或某一主管負責,曾聞部分食材供應商會入廚房或辦公室,「拍下膊頭,拎支煙、拎支酒,見你(主管)容易入位,咪坐低傾吓」,他指以往這種情況「見唔少」,主因那些回佣或禮物比原本的薪金還多,因此工作會特別賣命,即使老闆知情亦不會理會。
食物消耗量難追溯致漏洞
廉政公署防止貪污處助理處長利逸修解釋,由於食材採購有別於其他一般採購,食物較難以量化,難追溯消耗量,因此會有漏洞,令部份人可私下收受利益,偏袒某一供應商,如訂購過多食材,或是誇大採購量等,當中的損失最終或以加價轉嫁消費者,造成公司和消費者雙輸。
餐飲業標準化管理抗貪污
然而,隨時代轉變,有關貪污問題已得以改善,李遠康指,主因現時餐飲業已從制度着手,公司着重管理,「標準化及有系統監督」,以他的公司為例,現時招標食材及有關用品時,會至少有3間供應商提供報價,並由管理層共同拍板作出決定,而非由個人認可,同時會備存一份報價名單,以防有人收受利益光顧相熟供應商,這些措施均是確保產品供應的質素有保證。
為讓餐飲業防止貪污問題,以及提醒員工勿誤墮法網,廉政公署推出餐飲業防貪實務指南,提供《防止賄賂條例》資訊、案例,並列舉相關貪污舞弊行為,建議一連串針對性防貪措施,供業界參考,制定相關防貪政策,範圍涵蓋一般採購、食品採購、銷售及前線運作、存貨管理、人事管理等5方面。
飲食業貪污投訴按年下降35%
根據廉政公署數字,去年有關飲食業貪污投訴有52宗,比前年下降35%,可追查個案有38宗,近3年來飲食業貪污投訴均不多於100宗,利逸修認為情況不算嚴重,而以往的人治管理模式已完結,飲食業的廉潔程度進步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