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委會改革】通過仍要市民搜證供聆訊 張崇德:難以理解
撰文:黃雅盈
出版:更新:
爭論多時的《2017 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昨日(28日)在立法會恢復二讀,並於傍晚三讀通過。
醫學會會長蔡堅在電台節目表示,「醫改」通過不代表一定可以將積壓近千宗投訴個案一次過解決,同時,又提到日後聆訊仍是要靠市民主動提出證據。
曾經歷過聆訊的藝人張崇德批評醫委會現時仍是「醫醫相衛」,又指一般市民是不會有醫學知識,要投訴人主動舉證做法容易令個案石沉大海,認為政府應再加多資源,使醫委會可更主動調查事故。
醫委會近年已累積近千宗投訴個案,現時每宗投訴由接到投訴至完成研訊平均需時約6年,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希望條例通過後,新投訴個案可望在2年內處理完成。
蔡堅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期望醫改通過就可以很快解決積壓的個案,講法就如過去相信可以一年提煉幾百噸土鋼一樣;他解釋,有部分個案是比較複雜,需要經政府處理,例如DR醫學美容案都要5年才可以上法庭。
加上,加設初級徵詢委員會是需要有具經驗的醫生處理,擔心難以尋找他們擔任主席、副主席,他又提到,由於醫委會工作繁重,基本上只有「好得閒」的醫生才可以做到;故建議應先加多秘書處的人手,令投訴的市民更了解處理的進度。
雖然醫改已獲通過,但日後聆訊仍是要靠市民主動提出證據;張崇德批評這做法是難以理解,一般市民會認為醫委會可自行調查。蔡堅解釋因醫委會欠缺資源,難以到每間醫院搜證;張崇德則反駁,要市民自行尋找專家的做法有問題,又希望政府可多撥資源,使醫委會可更主動調查事故。
同時,醫委會中醫生的比例多於5成,被不少人質疑是「醫醫相衛」;立法會醫學界議員陳沛然稱,在聆訊中判斷醫生的操守問題等是十分專業的範疇,所以要醫生去判斷是無可厚非,故不同意多醫生是不能保障市民;不過,他認同可以在聆訊中增加業外的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