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埔村伐林】明末建村至今逾370年 村民曾入東江縱隊抗日
撰文:梁融軒
出版:更新:
逾370年歷史的谷埔村客家老圍位於北區,鄰近船灣郊野公園,北面是沙頭角海,對岸已是深圳鹽田區。村落以雜姓的客家原居民為主,最早遷移谷埔村為楊、鄭、宋,其次為吳、張、曾、何及李氏人家。村長宋煌貴指宋氏祖先於明末清初,從中國五華縣移居谷埔。
村長:知唔知我哋村唔止受3年零8個月
61歲的宋煌貴指,谷埔村民一直種植水稻田維生,根據紀錄,1905年村內有500多名村民。日本於1941年開始佔領香港,「知唔知我哋村唔止受3年零8個月?」宋煌貴指,日本於1938年已經登陸大亞灣,掃蕩深圳墟,在沙頭角這一帶駐軍,「不時入村要乜攞乜,見到靚女人就要埋,要豬雞就擸埋」。
共產黨於1942年組織新界原居民,成立東江縱隊港九大隊抗日,谷埔村亦有25人參與,其中7人戰死。大埔烏蛟騰村亦有9人戰死,該村立有抗日英烈紀念碑表揚,宋煌貴自言從1997年前,已開始為谷埔村的烈士爭取立紀念碑,至今依然沒有成果,但獲深圳中英街歷史博物館在三樓建碑。
建船灣淡水湖令農田失水源 村民陸續搬走
至60年代,政府興建船灣淡水湖,於附近鋪設引水道,將水引至水塘,農田就逐漸失去水源,難以耕作,加上地區偏遠交通不便,村民就陸續移民或搬走。
宋煌貴表示,現時常住村民已很少,自己都已搬到屯門,每逢大時大節,村民都會回來祭祖,最多達四、五十人。他稱,希望賣地的村民不多,大多都對祖業有保留,「發展就個個贊成」。他亦知道有些新一代因為歐洲經濟轉差,完成學業後希望回來建屋居住,但申請仍待審批,自己則已經提早退休,亦希望翻修房屋回去居住,但交通不便,令不少人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