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 網購「貨到付款」投訴增14倍 英國品牌外套變韓國貨

撰文:甄挺良
出版:更新:

網上購物日漸普遍,不少平台均以「免運費」、「買一送一」等營銷手法作招徠。不過,消委會去年接獲關於網上購物「貨到付款」的投訴大增,由前年6宗增至去年89宗,升幅驚人。消委會今日(15日)指,有不少投訴均源於市民在收貨時,才發現貨物質素貨不對辦,事後又難以透過電郵跟進,提醒市民要選擇慎重評估風險,並應選擇有信譽的網購商號。

消委會提醒市民在網購時要「小心為上」。(視覺中國)

「貨到付款」購物方式,即消費者在網上選擇商品後,商戶直接將貨品寄送至其地址,並由派遞員負責收款。派遞員一般要求消費者付款之後,才會交貨,令消費者非常被動,即使事後發現貨不對辦,亦投訴無門。

個案一:英國外套變韓國同色外套 賣方不知所蹤

投訴人經社交平台連結至一個時裝網頁,以貨到付款方式訂購一件聲稱是某英國品牌的外套。送貨當天,投訴人支付現金429元予派遞員,打開包裹後發現是一件韓國牌子的同顏色外套。投訴人其後多次透過電郵與賣方交涉。起初賣方答應退回四成費用,後來卻不了了之。消委會接獲個案後曾向賣方發出電郵亦無果,其後致電由投訴人提供的一個聯絡電話號碼,接聽的人士卻聲稱是一間運輸公司的員工,並不知道交易詳情,其後再次致電卻無人接聽,投訴人遂自行向海關舉報。

個案二:背囊半價再「買一送一」 收貨發現牌子不同兼縮水

投訴人在社交平台網店看到一個心儀牌子的背囊,原價900元,以「買一送一」促銷,僅469便可購得2個,網頁還列明消費者可以無條件退貨。投訴人訂購一星期後,派遞公司便送貨上門。投訴人要求先驗貨才付款,但遭送貨員拒絕。投訴人無奈付款,拆開包裝後才發現貨不對辦,只是兩個不知名品牌的背囊,而且尺寸非常細少。儘管投訴人拒收貨品,送貨員堅持對方已簽收,拒絕退貨。投訴人事後發現,賣方網頁已經失效,連唯一的電郵地址,亦未能與賣方聯絡,最終難以追究。

消委會亦嘗試以電郵聯絡賣方,同樣沒有回音,遂建議投訴人徵詢法律意見,並考慮向執法部門舉報。

個案三:收貨發現左右鞋碼不一 轉交海關跟進

投訴人經社交平台連結至一個銷售休閒運動鞋的網頁,以貨到付款方式訂了一雙490元的鞋子。收貨付款後,投訴人發現,鞋子的左右腳尺碼不一,質素亦欠理想,便發電郵投訴。賣家回覆稱會委托派遞公司處理退款,同時建議投訴人先辦理退件,稍後會有專人上門退款。投訴人按賣家建議辦理退件,並另行支付退件運費(58元)。投訴人其後向派遞公司追問退款安排,對方只確定經已退件,但重申不負責退款事宜。

其後,投訴人查看送貨單,發現寄件人欄目上只有幾個英文字母,而寄件地址則是貨櫃碼頭,難以根據這些資料聯絡經營網頁的負責人。消委會在投訴人同意下,將個案轉介海關跟進。

消委會:情況令人關注 籲市民小心為上

消委會投訴數字顯示,近年接獲關於「貨到付款」的投訴數字大增,2015、16年分別只有9及6宗,而去年則有89宗,而今年首兩個月亦已經收到32宗相關投訴,情況令人關注。消委會指,接獲投訴顯示不少「貨到付款」網購平台在購物初期都會迅速回應查詢,但當要求他們跟進有問題貨品時,就會失去聯絡,電郵亦「石沉大海」。消委會即使按照相關聯絡資料嘗試跟進,亦甚為困難。消委會指,「貨到付款」看似方便,但對保障消費者利益較為不利,當發現貨品有問題時,消費者既不能即時要求退款,亦難以向賣方追究,提醒市民要「小心為上」。

另外,消委會亦提出4個注意事項,呼籲市民留意:

1)衡量付款方法利弊

2)選擇有信譽商號

3)理性消費,便宜莫貪

4)派遞或倉儲公司應慎選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