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補選】剖析姚松炎五大死因 泛民研判:選民覺得DQ冇問題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今次立法會補選爆出「冷門」,被DQ的前議員姚松炎在九龍西不敵民建聯的鄭泳舜,泛民主派在3區直選之中只能以2勝1負「慘勝」。今次也是回歸以來,泛民第一次在單對單的地區補選中吃敗仗。
整個選戰中,也有聲音指出姚松炎沒有地區勢力,完全是「空降」九龍西,面對本身是在九龍西紮根十多年的南昌北區議員的鄭泳舜,二人的地區實力可謂強弱懸殊。
《香港01》綜合泛民人士的分析以及各方消息,剖析姚松炎今次的「死因」,當中包括五大因素,除了是地區工作的短板外,更大問題是原來很多選民都認為「DQ沒什麼大問題」,出乎泛民的意料。

死因一:選民反映「DQ冇乜問題」

今次九龍西選舉,姚松炎是參選人之中唯一被DQ的前議員,泛民亦在選戰中「大打DQ牌」,指出姚松炎是被「不義制度」DQ。不過據泛民人士指出,選舉期間接觸過不少街坊,很多人都不明白DQ民選議員有何問題,削弱了箍票能力。

由於選民對DQ議題冷淡,該泛民消息人士指,擔心政府未來會對此大造文章,「證明」DQ沒有問題,變相鼓勵北京日後再擴大DQ範圍。

除了今次補選的議席之外,本身屬於劉小麗的另一個九西議席仍有待補選,泛民人士指出,今次姚松炎大打DQ牌卻遭遇滑鐵盧,這日後會令泛民處境相當尷尬,如果劉小麗日後出戰九龍西補選,到底還打不打DQ牌,也是一個問題。

死因二:地區工作不紮實

姚松炎雖然具有全港知名度,但過往卻沒有地區工作政績,欠缺樁腳,因此他至多可吸引一些有留意時政、熱衷政治議題的選民支持,卻難以吸納街坊票。偏偏,鄭泳舜又是九龍西的「地頭蟲」,由2007年就擔任區議員至今,被稱為深水埗「字典」,因此在此消彼長下,姚松炎票數就輸了一截。

泛民人士指,今次九西選戰很大程度上是要爭取中間票,即政治成分比較弱,打民生議題為主。在這戰場中,明顯是鄭泳舜佔優。

鄭泳舜出任區議員多年,熟悉深水埗區。(盧翊銘攝)

死因三:高估姚松炎知名度

泛民靠明星效應打九西選戰,很依靠姚松炎本人的知名度及光環。但泛民人士反映,進行選舉工期間,發現很多基層選民都表示不太認識姚松炎,反而對鄭泳舜認識更深。再加上在選舉論壇上,姚松炎表現不算太過突出,鄭泳舜只須保持穩定、不出意外就輕易得分:「只要(論壇表現)唔係蔣麗芸級數,穩穩陣陣已經夠」。

另外根據《香港01》所獲得的地區消息,在今次選戰之中,民主黨及民協在眾多基層居民的選區之中,都沒能充分發揮其地區力量為姚松炎拉票。因為這些地區有大量長者人口,他們重視平日民生工作,需要長時間見到指定候選人在該區出現,認得此人,才會投票給他,姚松炎很明顯沒有這種能力。

因此,即使這些年老選民肯投票給民主黨和民協,但卻未必會投票給姚松炎,就算泛民有心動員這些選民投票,也難以「請得郁」。此外,民主派現時比較倚重社交平台拉票,那最多吸納到較為年輕的選民。偏偏長者大多不會接觸社交網絡平台,那就更加沒有渠道認識一名空降的候選人。

死因四:投票人數少

今次補選投票率不高,本身對民主派就較為不利。有泛民人士指,姚松炎的選舉工程,和傳統的街站、洗樓等為主很不同,著重網上輿論戰,流失不少九西年長選民。加上,姚松炎本人的號召力不及鄭泳舜,因此在晚上各方打「告急牌」時,鄭泳舜「催票」能力比較高,所以在多個票站中,後期的票箱都是鄭泳舜佔優。

姚松炎在今次選舉中不敵鄭泳舜。(余俊亮攝)

死因五:「Plan B」問題致政治風波 民協成員不滿

姚松炎早前在「民主動力」舉辦的初選之中大獲全勝,代表民主派出選九龍西。而民主派在制訂「Plan B」時,原先決定如果勝者被DQ,將由第2名補上。按照初選結果,那頂上的人會是民協馮檢基。可是,民主派在初選結果出爐後,據指因為考慮「勝算」問題不欲馮檢基成為Plan B,最後馮檢基「自願」退出,但一般相信是受到民主派內部壓力。

《香港01》所獲的消息指出,有不少以九西為根據地的民協成員,特別是年輕一群對此相當不滿。因此在今次補選之中,部分民協成員或未有盡全力為姚松炎拉票,令本來就欠缺地區樁腳的姚松炎遭受重大挫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