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最舊唐樓遺蹟或清拆 團體促古諮會評級保育

撰文:譚貴鴻
出版:更新:
中西區關注組及城西關注組查證後,推斷石牆所屬的唐樓群有130多年歷史,可能是現存最古老的唐樓群遺蹟。(羅君豪攝)
唐樓群遺蹟位處市建局發展計劃範圍內,中西區關注組擔心遺蹟會被清拆,要求古諮會重啟評級程序。(羅君豪攝)

位處重建範圍的閣麟街,早前被保育團體發現有過百年歷史的民房遺蹟,經考查後,估計是香港現存最古老的唐樓群遺蹟,但古諮會上月會議拒為項目評級,由於古蹟位處市建局中環重建項目範圍內,團體擔心遺蹟不保被拆卸,促請古諮會重啟評級程序,原址保育。

遺蹟位處中環閣麟街25至33號以及吉士笠街2至10號,現場所見,有一整列背牆、數段間牆和地牢部分。中西區關注組及城西關注組翻查大量文獻,發現1878年中環曾發生嚴重大火,大量房屋被燒毀,當中包括閣麟街及吉士笠街的房屋,經查證後推斷唐樓群應在1879至1880年重建,即遺蹟距今有130多年歷史,可能是香港現存最古老的唐樓群遺蹟。

香港歷史學家、前古諮會委員高添強指,香港歷史論述經常提及「華洋雜處」,而遺蹟所在地當年有不少被稱為「受保護的婦女」(protected women)與洋人相處,加上可能是維多利亞城現存最古舊的居民遺址,認為遺蹟可以敘述香港社會史。他又指,雖然遺蹟未必可評為法定古蹟,但仍希望可獲最大程度保育。 

中西區關注組發言人羅雅寧則指,20世紀初政府要求唐樓在屋背留有後巷,這類「背靠背」唐樓遺蹟能反映城市規劃發展史。她質疑古諮會上月開會時,古蹟辦沒有向古諮會委員提交完整評估,無法反映古蹟的文物價值,最終令古諮會不建議為項目評級,質疑古蹟辦做法不按正常程序。

由於唐樓群遺蹟位處市建局卑利街及嘉咸街發展計劃範圍內,羅雅寧擔心遺蹟最終會被清拆,要求古諮會重啟評級程序,原址保留遺蹟,並將會去信古諮會,提出向對方簡介遺蹟的文物價值,同時會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